和中丞晏尚书乘舆宿殿致斋日巡仗遇雪
十里甘泉卤簿新,即时天借雪清尘。
光含九陌疑无暝,花拂千旗旋作春。
夹路彩楼偏著粉,中天峣阙更成银。
绛驺案仗传呼盛,宁似梁王不悦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十里的甘泉边上,全新的仪仗队犹如雪景一样清新。这炫目的景象仿佛使天地为之失色,而那些点缀着千旗的花朵似乎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沿途的彩楼都仿佛被披上了一层粉色的薄纱,而中天的宫殿则显得更加华丽。绛红色的马匹和侍卫们在盛大的场合中出现,显示出无比的繁荣,这一切岂是那个失去快乐的梁王能够相比的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甘泉:指汉甘泉宫,此代指皇家宫殿。
2. 卤簿:原指皇帝仪仗,此处代指皇帝出巡的场面。
3. 九陌:古代京城中的大道,这里指宽阔的道路。
4. 无暝:指雪景明亮,仿佛没有黑夜。
5. 千旗:指皇帝的仪仗。
6. 彩楼:装饰华丽的楼房。
7. 中天:天空中央。
8. 峣阙:高耸的皇宫城门。
9. 绛驺:指身著红色马裤的随从。
10. 案仗:列队。
11. 梁王:指战国时魏国的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他善于交结贤士,门客众多。
12. 不悦辰:不喜欢良辰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朝廷举行盛大典礼时的场景。首联通过描述十里的甘泉和崭新的卤簿,展现了皇室的威严与富丽;颔联则借助“疑无暝”与“旋作春”的表达,展现出雪中行进的队伍的盛况以及天地之间的勃勃生机;颈联则刻画了沿途彩楼、高耸宫殿在雪景中的美丽景象;尾联则以“绛驺案仗传呼盛”一句为基调,传递出诗人对这场盛事的赞赏和对美好时光的赞美之情,最终达到了传达诗人心中的喜悦和自豪的效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中丞晏尚书乘舆宿殿致斋日巡仗遇雪》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宋朝时期,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市民阶层逐渐崛起,文化艺术更加繁荣。宋庠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文人,深受这个时代的影响。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个繁华盛世背后的些许隐忧。
在人生际遇方面,宋庠曾担任过官员,对官场和政治有着深厚的理解。他深知皇帝和官僚们在处理国家事务时的艰辛和努力,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雪景为喻,表达了对皇帝及大臣们的敬仰之情。
同时,在这个时代,儒家思想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宋庠作为一位儒士,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有着深深的信仰。因此在诗中,他也表达了希望皇帝和大臣们能够以身作则,为国家谋福利的期望。
综上所述,《和中丞晏尚书乘舆宿殿致斋日巡仗遇雪》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时期的繁荣与忧患并存的社会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皇帝的敬仰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