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晚出池上
节物更徂候,幽衿属钓台。
兰苕兼佩长,桂叶学旗开。
鹊避惊弦去,鱼随晚饵来。
谢塘多藻思,弭盖一相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令事物逐渐更迭,我们一同来到宁静的钓鱼台。
佩戴着兰草和紫罗兰的叶子摇曳生姿,桂花叶仿似旗帜般张开。
喜鹊受惊逃离,鱼儿随着傍晚的鱼饵到来。
感谢这片池塘带给我们无尽灵感,让我们在盖下停歇,互相陪伴。
去完善
释义
1. 节物:季节性的景物或风俗。
2. 更:改变,不同。
3. 徂:古同“殂”,死亡。这里指时间的推移。
4. 幽衿:深衣,古代士人常穿的服装。
5. 钓台:钓鱼的地方,这里指江边。
6. 兰苕:兰花,这里指兰花叶子。
7. 佩长:很长的挂饰。
8. 桂叶:桂树的叶子。
9. 学:模仿。
10. 旗:此处为动词,张开,展开。
11. 鹊:喜鹊,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迅速游动。
12. 惊弦:弓箭快速拉动,发出巨响,使鹊受到惊吓。
13. 晚饵:晚上的鱼饵。
14. 谢塘:池塘名,这里指水池。
15. 藻思:诗人的才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池塘边钓鱼的情景,以及所见到的自然景象。首联通过季节的变化,点明了诗人和友人出游的时间。颔联中,“兰苕兼佩长,桂叶学旗开”两句分别描述了兰花和桂花的生长状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颈联以“鹊避惊弦去,鱼随晚饵来”形象地描绘了钓鱼的过程,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闲适的心境。尾联中,“谢塘多藻思,弭盖一相陪”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令人陶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友人晚出池上》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9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朝建国初期,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墨客的交往也较为活跃。
在这段时间里,宋庠的生活颇为丰富。他曾历任国子祭酒、工部尚书等职,又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这位才子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朝堂上曾遭受到一些政敌的排挤,一度被贬到地方任职。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与友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影响宋庠创作的要素之一。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崛起,文化繁荣。这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得以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种背景下,宋庠的诗作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受到了时人的赞誉。
综上所述,《和友人晚出池上》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宋代初期的社会环境、宋庠的个人经历以及当时文人士大夫的风雅交游。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首诗的诞生,使之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