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宋氏溪园
偶作城隅逝,居然物外期。
林风瓢易觉,山雨石先知。
藤老犹依格,沟斜更会池。
看蝉琴误曲,过树路成歧。
节近吹花酒,欢留败袄棋。
主人名族后,啸竹客忘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偶尔去城市一游,完全融入自然之中。
树木和风儿轻声细语,石头和山雨互相感知。
年老的藤蔓依然依靠着架子,弯曲的小溪汇集成了池塘。
观察鸣蝉时而弄错的曲子,穿越树林的路变得复杂起来。
临近节日的时候品尝美酒,留下快乐的回忆在失败的棉袄棋局里。
在这里的主人来自显赫家族,竹林里的风声让客人忘却了疲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宋氏溪园:未详具体所在,应指宋代文人隐士所居之地。
2. 偶作:偶然来到。
3. 城隅:城市的一角。
4. 物外期:超脱尘世的生活。
5. 林风:林间之风。
6. 瓢易觉:以瓢作枕,容易感觉到风向变化。
7. 山雨石先知:山雨欲来,石头先感知到湿润。
8. 藤老:形容古藤苍老。
9. 依格:依附于亭阁。
10. 沟斜:水沟倾斜。
11. 更会池:更好地汇聚水源形成池塘。
12. 琴误曲:弹琴时弹错曲子。
13. 过树路成歧:走过树木道路变得曲折。
14. 吹花酒:赏花饮酒。
15. 败袄棋:用破旧的棉袄代替棋子进行游戏。
16. 主人名族后:主人为名门望族之后。
17. 啸竹:竹子随风摇曳,发出啸声。
去完善
赏析
《访宋氏溪园》:这首诗通过描绘宋氏溪园的景色和氛围,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此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诗中,“林风瓢易觉,山雨石先知”一句描绘了山间自然环境的生机盎然,而“藤老犹依格,沟斜更会池”则形象地展示了溪园中的独特景致。此外,诗中还提到“看蝉琴误曲,过树路成歧”,既表现了溪流边的悠扬乐音,又暗示了诗人在此的流连忘返。最后两句“主人名族后,啸竹客忘疲”则传达了主宾之间的真挚友谊。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宋氏溪园》这首古诗创作于北宋初期,具体年份难以确定。此时正值唐宋之交,社会经济和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诗人宋庠生活在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年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学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在创作《访宋氏溪园》时,宋庠可能刚刚结束了一场政治斗争,身心俱疲的他选择了远离喧嚣的世俗生活,来到宁静的宋氏溪园寻求心灵的慰藉。此时的他,或许正在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试图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家园的渴望。
与此同时,北宋初期的时代背景也对宋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宋庠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了北宋文坛的一颗璀璨之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