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慧悟大师还阙下
道人本丘壑,浪为京华居。
一往二十年,岁月惊须臾。
禅余挟妙术,出入卿大夫。
飞扬动天子,声问倾九衢。
纷彼户外屦,泛如水中凫。
高怀倦酬应,逸赏思江湖。
春风卷衣祴,千里随舳舻。
中泠涌楼观,圆峤连方壶。
杖策步鳌头,直上穷崎岖。
超然万象外,所得良有余。
兴尽乘白云,飘飘还帝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道士原本是大自然的隐士,却漂泊来到繁华的京城。
一住就是二十年,蓦然回首,时光流逝得如此惊人。
在参禅之余,他掌握了许多奇妙技艺,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间。
他的名声传遍四海,震动皇天,令万人仰慕。
人们纷纷上门拜访,络绎不绝,如同水中的野鸭一般繁多。
但高洁的胸怀让他厌倦了应酬,于是他向往自由的生活,寻找心中的诗意江湖。
春天来临,卷起衣袖,登上千里的航船,顺着江水,走向那美好的江天辽阔处。
巍巍的中泠泉边涌起了华丽的楼阁,圆圆的岛屿连接着天地间的一壶清酒。
拄着手杖,漫步在鳌头之上,无畏地攀登险峻的高峰。
站在万象之巅,内心感到无比的超脱与满足。
待到兴致消逝,就乘着云彩回到帝都,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去完善
释义
《送慧悟大师还阙下》注释:
1. 阙下:指皇帝所在之处,即京城。
2. 浪为:徒然为了。
3. 丘壑:喻指隐逸生活。
4. 京华:京师,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5. 一往:一作“两”。
6. 须臾:片刻,形容时间短暂。
7. 禅余:参禅之余。
8. 挟:携带,拥有。
9. 妙术:高超的技艺或学问。
10. 卿大夫:古代高级官吏。这里指宋朝官员。
11. 飞扬:意谓名声远播。
12. 动天子:使皇帝受到感动。
13. 声问:声誉。
14. 九衢:四通八达的大道,这里指京城繁华地带。
15. 纷彼:众多样子。
16. 户外屦:门外的鞋子,代指拜访的人。
17. 泛如:犹如漂浮在水中。
18. 高怀:高尚的情怀。
19. 倦:厌倦,感到疲劳。
20. 酬应:应酬交往。
21. 逸赏:欣赏美景。
22. 江湖:江河湖泊,这里指江南水乡。
23. 卷衣祴:收拾衣物准备离去。
24. 舳舻:船的首尾部分,这里指船队。
25. 中泠:位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的古泉名。
26. 楼观:高楼建筑。
27. 圆峤: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28. 方壶: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之一。
29. 杖策:拄着手杖。
30. 步鳌头:登上山顶,意谓取得功名。
31. 超然:超脱尘世。
32. 万象:自然景象。
33. 所得:收获,这里指修行成果。
34. 兴尽:兴致已尽。
35. 白云:比喻飘荡的思绪。
去完善
赏析
《送慧悟大师还阙下》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慧悟大师的生平事迹和为人风格,展现出他淡薄名利、超脱世俗的品质。以下是详细的诗词赏析:
首联“道人本丘壑,浪为京华居”描述了慧悟大师原本以山丘溪流为伴,只因向往京城繁华而驻足其中。诗人巧妙地运用“浪为”一词暗示出大师起初对京城的憧憬与后来的厌倦,凸显了他内心的矛盾。
颔联“一往二十年,岁月惊须臾”概述了慧悟大师在京城度过的二十个春秋。然而,尽管时间漫长,但对大师而言,这仿佛只是一瞬间。“惊须臾”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了慧悟大师对时光的感悟以及他对世俗生活的不以为然。
颈联“禅余挟妙术,出入卿大夫。飞扬动天子,声问倾九衢”形象地刻画了慧悟大师凭借其精湛技艺在朝廷上备受赞誉的情景。诗人运用“飞扬动天子,声问倾九衢”生动地描绘出大师名声远播的盛况,进一步展示了他的才情与风度。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用“纷彼户外屦,泛如水中凫”描述了朝廷之外众人竞相模仿大师的风俗景象。这里,诗人采用比喻手法,借“户外屦”和“水中凫”形象地表现了大千世界中人们对慧悟大师的效仿。
随后,诗人通过“高怀倦酬应,逸赏思江湖”表达出大师厌倦了繁重的应酬,渴望回归自然。“春风卷衣祴,千里随舳舻。中泠涌楼观,圆峤连方壶。”诗人以优美的诗句展现了大师春日告别繁华,乘船顺流而下,欣赏沿途美景的情景。
紧接着,诗人继续通过“杖策步鳌头,直上穷崎岖。超然万象外,所得良有余。”描述了大师勇敢攀登险峰,超然物外的心境。这里的“超然万象外”表现出大师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以及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末联“兴尽乘白云,飘飘还帝都”暗示了慧悟大师终将在京城中结束这一生的旅程。最后,诗人巧妙地将大师比作飘渺的云朵,呼应开篇的“道人本丘壑”,寓意大师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
总之,整首诗通过对慧悟大师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他才情的赞赏和对道家哲学精神的认可。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慧悟大师还阙下》是宋代诗人释道潜(1043-1106)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公元108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释道潜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阶段,他的诗歌创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北宋时期,佛教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许多高僧大德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声望。释道潜便是其中的一位著名诗僧,他以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信徒。这首《送慧悟大师还阙下》就是他为送别慧悟大师而作。
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交游唱和,诗人们经常以诗赠别,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释道潜也不例外,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慧悟大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