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琴士鸣弦
我寻屏迹到猿啼,云满山前花满溪。
高峰壁立七十二,风生两腋天可梯。
炼师两鬓东风黑,绀天不流月光白。
簷牙咬雨昨已晴,松幄张空夜瑟瑟。
兴浓抱石玄以轻,得意七弦横玉绳。
膝头指弄响玲玲,灿然夺目三十星。
初如雨滴芭蕉夜,久坐梧桐猿啸罢。
宛然幽涧听鸣泉,偶杂修篁戛清夏。
先疑易水渡荆轲,已转似劝无渡河。
美人金帐别项籍,壮士铁笛吹孟婆。
不然双雉两南北,或者妇牵苏武服。
弦中何似湘妃怨,指下为甚明妃哭。
又非林下感蟏蛸,更匪胡笳叫晚秋。
自然鴈声下遥塞,忽觉蝉噪过南楼。
君休弹终我畏听,满怀今古兴亡病。
苍梧云愁虞舜远,鼎湖云出轩辕冷。
一声一声复一声,不管世间银发生。
弹尽天涯夕阳影,又向山中弹月明。
胡长卿,去已久,韩飞琼,无此手。
玉帝闻未曾,人间空白首。
柳花霏霏满江城,城外海棠红泪倾。
恐君余思更未已,为我春昼闻晴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追寻着古老的痕迹来到山间,云朵与花朵铺满了这里的小径。七十二座高峰矗立,犹如通往天堂的天梯。两位修道者两鬓斑白,他们的眼眸如黑夜般深邃,月光洁白如水。昨晚屋檐下的雨滴已经蒸发,夜空中的松柏依然瑟瑟作响。我们抱着石头飞跃山谷,在古琴上挥洒自如,就像月亮照耀大地一样充满意境。膝盖间轻弹的古琴,声音清脆如玉珠落盘,那明亮的音色宛如天上的星星。
起初如同雨滴洒在芭蕉叶上的夜晚,而后又像是在聆听幽静的溪流,偶然还会掺杂一些竹子奏响的音符。有时像荆轲渡过易水时的悲壮,转眼间又像是劝人不要渡江。那美妙的音乐似乎在描述金帐中的美人离别项羽,壮士用铁笛吹奏着孟婆的传说。有时候像两只鸟儿在南北飞翔,或者是妇人牵着苏武的衣襟。仿佛在诉说着湘妃的哀怨,又像是昭君的泪滴。那非比寻常的音乐并不只是模拟森林里的风吹草动,更不是晚秋时分的胡笳之声。那是来自远方的大雁悲鸣,也是突然在南楼响起的蝉鸣。请停止弹奏吧,我怕听到这沉重的曲子,因为我心里装满了古今兴亡的忧虑。
苍梧的白云映衬着远方的舜,鼎湖的云彩使得黄帝显得孤独。一次又一次的音符,让人忘却世间烦恼。在弹完最后一首曲子时,太阳已经落山,然后又在山间弹奏起明亮的月光。过去的胡长卿和韩飞琼已经不在了,他们是那样的高雅脱俗,留下了无数的传奇故事。即使玉帝听闻也不禁为之赞叹不已,而人间却早已满是白发苍苍的人儿。柳絮漫天飞舞,江城之外的海棠花瓣就像泪水一般滑落。恐怕你的思绪还未平静,那就让我在这春天的午后为你演奏一曲,以此安慰你的心绪。
去完善
释义
注解如下:
1. "我寻屏迹到猿啼":"屏迹",意指隐居或避开世俗纷争;"猿啼",描绘自然界中的声音,与下文的白玉蟾以琴音模拟的自然声音相对应。
2. "云满山前花满溪":描述山中风景秀美,云彩漫山遍野,溪水畔花草盛开。
3. "高峰壁立七十二":形容山峰险峻高耸,数量并不实指。
4. "风生两腋天可梯":形象地表达登高望远的豪情,表示天气凉爽,风从两侧袭来,像是在天空中搭起了梯子。
5. "炼师两鬓东风黑":"炼师",对道士的尊称;"东风黑",意指黑发变白,表达了赵琴士岁月的流逝及老去的面貌。
6. "绀天不流月光白":"绀天",暗指夜色深沉;"月光白",表示月光洁白,体现环境静谧。
7. "簷牙咬雨昨已晴":"簷牙",屋顶翘角处的装饰物;"咬雨",形象地描绘雨水打在屋檐上的声音;"昨已晴",意为昨天已经放晴。
8. "松幄张空夜瑟瑟":"松幄",松树下的凉席;"张空",铺设在天空下;"瑟瑟",风声。这句写夜晚在野外露营的感受,以风声衬托环境的宁静。
9. "兴浓抱石玄以轻":形容赵琴士弹奏时心情投入,身体轻盈如漂浮在空中。
10. "得意七弦横玉绳":"七弦",古代七弦琴;"玉绳",原指北斗七星中的一颗,这里代指天上的星辰。
11. "膝头指弄响玲玲":描述弹琴时的动作和发出的悦耳声响。
12. "灿然夺目三十星":形容琴音响起时,仿佛有璀璨的繁星闪耀。
13. "初如雨滴芭蕉夜":比喻开始弹奏时,琴音如夜晚雨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清脆悠扬。
14. "久坐梧桐猿啸罢":想象山林间,琴音让树间的猿猴安静下来,不再啼叫。
15. "宛然幽涧听鸣泉":用幽深的山谷和流淌的泉水来形容琴音带给人的感受,表达音乐之美妙。
16. "偶杂修篁戛清夏":"修篁",竹林;"戛清夏",拂过夏天清凉的风。这句描绘琴音与自然景物相融的意境。
17. "先疑易水渡荆轲":此处引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用琴音表现出悲壮的情感。
18. "已转似劝无渡河":接上句,表达琴音情感的变化,由悲壮转为无奈与惆怅。
19. "美人金帐别项籍":此处借用项羽与爱妃虞姬分别的典故,展现琴音中的别离之情。
20. "壮士铁笛吹孟婆":借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表达了琴音中的悲伤之情。
21. "不然双雉两南北":借用晋朝赵王伦被司马伦篡位的典故,表现琴音中的争斗之意。
22. "或者妇牵苏武服":此处借用苏武牧羊的故事,表现出琴音中的忠贞与坚守。
23. "弦中何似湘妃怨":此处借用娥皇、女英二妃哭舜的典故,表达琴音中的哀伤之情。
24. "指下为甚明妃哭":此处借用昭君出塞的故事,表达琴音中的悲痛之情。
25. "又非林下感蟏蛸":"林下感蟏蛸",典故出自《诗经·小雅·正月》,描写诗人在树林中听到蜘蛛丝断裂的声音,感受到世事无常;这里作者自注“非”,表明琴音并未传达这种情绪。
26. "更匪胡笳叫晚秋":"胡笳叫晚秋",借用胡笳十八拍的故事,表达对秋天哀思的怀念。这里作者自注“匪”,表示琴音没有这样的情感。
27. "自然鴈声下遥塞":描述琴音如同大雁南飞的鸣叫声,表现了宽广辽远的视野。
28. "忽觉蝉噪过南楼":借助夏日蝉鸣的现象,形象地描绘琴音的清亮,令人仿佛置身于夏天的庭院之中。
29. "君休弹终我畏听":表露诗人对于琴声的情感复杂,既享受音乐的愉悦,又害怕音乐的悲伤触动内心。
30. "满怀今古兴亡病":表达诗人面对国家兴衰和历史变迁的忧虑。
31. "苍梧云愁虞舜远":借虞舜离世之事,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
32. "鼎湖云出轩辕冷":借用黄帝乘龙升天的传说,寓意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以及岁月无情。
33. "一声一声复一声":强调琴声不断,表达了对赵琴士琴技的高度赞美。
34. "不管世间银发生":表明无论世间沧桑变化,琴声都会继续传承下去。
35. "弹尽天涯夕阳影":形容赵琴士弹琴技艺高超,琴声婉转悠扬,直至夕阳西下。
36. "又向山中弹月明":暗示赵琴士的音乐才华,即使在夜晚也能将月色融入琴声之中。
37. "胡长卿,去已久":借用唐朝胡长卿的事迹,赞颂赵琴士的琴艺之高。
38. "韩飞琼,无此手":借用韩愈与飞琼仙女的典故,赞扬赵琴士的琴艺无人能及。
39. "玉帝闻未曾,人间空白首":表达了诗人认为赵琴士的琴艺连天上的玉皇大帝都没有听过,所以凡人才会感叹时光荏苒,白发苍苍。
40. "柳花霏霏满江城":描述春天的景象,柳絮纷飞,覆盖江城。
41. "城外海棠红泪倾":描绘城市之外的海棠花盛开的景色,如泪水般动人。
42. "恐君余思更未已":猜测赵琴士可能还有更多的思绪没有表达出来。
43. "为我春昼闻晴鶑":请求赵琴士在今后的春日晴朗之时,演奏美妙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听赵琴士鸣弦》这首诗是白玉蟾在听闻赵琴士弹奏乐曲时创作的,诗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感悟和对人生百态的深思。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音乐的美妙境界,揭示了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展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音乐画卷。
全诗以诗人的主观感受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描述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首先,诗人以自己寻觅琴音的经历开篇,描述了环境之美以及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愉悦之感。随后,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音乐与人物、故事相结合,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诗人眼中,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流淌,更是情感的寄托。通过对音乐的分析,诗人引出了古今兴亡、历史沧桑等深刻主题,使整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哲理意味。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最后,诗人以感慨作结,表达了对音乐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首诗结构严谨,韵律优美,寓意深远,堪称诗人在音乐领域的一首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听赵琴士鸣弦》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白玉蟾在公元1205年创作的。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白玉蟾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此深感痛心,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在这段时间里,白玉蟾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及第。这使他意识到仕途无望,转而投身文学创作,以诗词歌赋抒发心中的忧国之情。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在这一时期,南宋的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战乱频仍,人们对于国家的前途感到悲观,对于个人的命运也充满了无奈。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关注社会现实,积极思考国家的出路。白玉蟾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