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山居

标题包含
春山居
独来多任性,唯与白云期。 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 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 望见南峰近,年年嬾更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于鹄,字士鸿,号红兰主人。清代画家,生卒年不详,活动于乾隆时期(1736-1795)。江苏苏州人。 于鹄擅长花鸟、草虫、蔬果等题材,尤以画葡萄著称,有“于葡萄”之称。他的画风工细,设色艳丽,富有装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常常任性和自由,只有白云为伴。 在山谷深处花儿开得正好,但是睡觉的人却不知道。 山间的流水和阴暗的山体相映成趣,风在明月下吹起。 远看那南边的山峰已近在眼前,可是我每年都懒得再移动一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春山:春天的山林。 2. 居:居住,生活。 3. 独来:独自前来。 4. 多任性:拥有许多自由选择的权利。 5. 唯与白云期:只与白云为伴。期,期待,期待在一起。 6. 深处:山林深处。 7. 花开尽:花朵全部开放完毕。 8. 迟眠:晚睡。 9. 人不知:人们不知道。 10. 水流:溪水流动。 11. 山暗处:山中的阴暗处。 12. 风起:风吹起。 13. 月明时:月亮明亮的时光。 14. 南峰:南边的山峰。 15. 年年:每年。 16. 嬾:懒惰,这里指不想离开。 17. 更移:改变位置,这里指搬家。
去完善
赏析
《春山居》的意境悠然自得,展现出一幅和谐宁静的自然画卷。诗人以“独来多任性,唯与白云期”开篇,展现出超凡脱俗的隐逸情怀。在这首诗中,诗人身处自然,却不见人间的纷扰喧嚣,他只与悠悠白云为伴,彰显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宁静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诗句“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象。尽管鲜花已经凋谢,但人们并不知道这一变化。这表达了诗人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之中的心境,以及他对世事无争的向往。 而后两句诗“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则是对山中景色的细致描绘。流水在山间潺潺流淌,山水交融,月光在风中摇曳生姿,构成了一幅静谧而优美的画面。这里的风起月明并非仅仅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象征着他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两句诗“望见南峰近,年年嬾更移”,诗人放眼望去,南峰就在眼前,但诗人却从未想过要离开这片美丽的山林。这表明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恬淡宁静生活的不懈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山居》是唐朝诗人于鹄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于鹄正处于唐玄宗时期(公元712-756年)。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禅宗文化在这一时期也日益盛行,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这首诗歌的创作时期,于鹄的个人生活相对安定。他是一位地方官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然而,他并没有沉迷于荣华富贵,而是对自然保持着深厚的热爱和敬意。这种态度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春山居》这首诗歌是在唐玄宗时期的安宁背景下,由一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和地方官职的诗人所创作的。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态度,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