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子龙大监与舍弟赠答之什
石渠东观两优贤,明主知臣岂偶然。
鹓鹭分行皆接武,金兰同好共忘年。
怀恩未遂林泉约,窃位空惭组绶悬。
多少深情知不尽,好音相慰强成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渠门内东侧的高台上站着两位才子,他们的才能被英明的君主所知晓并非偶然。他们在朝堂上排成行列如同白鹭与凤凰一般,互为金兰之交,尽管年龄有所差异但依然共同进退。心怀感激却未能实现归隐山林的愿望,仅凭虚衔在朝廷任职心有惭愧。无数的深厚感情难以用言语表达,唯有借助音乐来表达相互之间的安慰与关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奉和:即写诗与人唱和。
2. 子龙大监:南唐徐铉的大监职务可能借用了刘备的武将赵子龙之名,以表示尊称。
3. 石渠:指西汉太史公司马迁撰《史记》的地方,这里用作徐铉住所的代称。
4. 东观:古代宫中的藏书处。
5. 优贤:德行优良之人。
6. 明主知臣:君主深知大臣的意思。
7. 鹓鹭分行:比喻官员们各依品级排列。
8. 接武:足迹相接,表示同行。
9. 金兰:指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
10. 忘年:不计年龄的差距,指友谊深厚。
11. 怀恩:感念皇恩。
12. 林泉约:隐逸生活的约定。
13. 窃位:谦称任职。
14. 组绶悬:系官职的标志物。
15. 多少深情:对对方的深厚感情。
16. 好音:好消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徐铉写给朋友子龙的作品,主要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彼此的敬仰之情。诗人首先描绘了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赞美他们的才华和品德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接着,诗中提到他们在朝堂上并肩同行,如同凤凰和白鹭一样高贵,他们的友情如同金兰之交,不分年龄。然后,诗人感叹未能实现归隐林泉的愿望,感到愧对官职。最后,诗人表示尽管有很多话无法用语言表达,但希望这些美好的音乐能够安慰彼此的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人际交往的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子龙大监与舍弟赠答之什》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著名文人徐铉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37年至975年之间,即南唐中期至后期。在这段时间里,徐铉作为南唐的文人名士,深受皇室重视,历任多个官职,如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
这一时期的南唐正处于社会相对稳定的阶段,虽然对外战争屡战屡败,但在国内却发展出丰富的文化艺术,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如李煜、冯延巳等。这些文人在宫廷内外相互唱和,共同推动了南唐文学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徐铉创作了许多诗歌作品,其中包括《奉和子龙大监与舍弟赠答之什》。这首诗以兄弟情谊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