贉村望潮
沿江一曲水通村,潮拍平沙满旧痕。
落日镕金潮又涨,水天直接海山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蜿蜒,一路通向村庄;潮水拍打沙滩,留下曾经的痕迹。夕阳如熔化的金子,渐渐落下,潮水再次涌起,水面与天际相接,仿佛通往海洋与山脉的大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贉村望潮》:这是一首描绘江村景色的诗,通过江水的曲折,潮水的涨落,以及落日熔金的景色,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江村图景。
2. 张侃:南宋诗人,字直夫,号拙轩居士,祖籍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3. 沿江一曲水通村:形容江水沿着弯曲的河道流入村庄的景象。
4. 潮拍平沙满旧痕:潮水拍打沙滩,留下过去的痕迹。
5. 落日镕金:指太阳落下时,阳光像熔化的金子一样洒向大地。
6. 潮又涨:指潮水再次上涨。
7. 水天直接海山门:形容水面与天空相接,仿佛通向海山的门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贉村望潮》描绘了潮水拍打江岸的壮观景象,诗人以“沿江一曲水通村”起笔,展现出江流曲折、村庄掩映的宁静画面。紧接着,通过“潮拍平沙满旧痕”一句,刻画了潮水汹涌而至的瞬间,激起了人们对海浪过往痕迹的联想。接下来的“落日镕金潮又涨”一句,通过夕阳余晖照耀下的潮水上涨,营造出一幅色彩斑斓的景观,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最后,以“水天直接海山门”收尾,象征着江水与大海相连,寓示着生生不息的自然力量。整首诗歌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贉村望潮》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晚期,具体年份难以确定。此时正值国家动荡时期,金人入侵,民族矛盾尖锐,而南方地区相对安宁,人民生活较为安定。
诗人张侃(生卒年不详)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早年曾游历各地,饱览江山名胜,体验民间疾苦。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海边的乡村望潮时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危亡的忧虑。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投身于抗金救国的事业,张侃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发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张侃的作品并未被广泛传颂,直到近现代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