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耿时举梅雪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和耿时举梅雪二首 其二
点酥娇面试初芳,琢句真须琢玉郎。 聊与一枝论雅素,未须千叶间轻黄。 斜簪髻畔随人好,满覆樽前借客香。 谁引角声人未寝,落梅声里看晨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对话中,梅花既是美的象征,也是高洁品性的代名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雅致的生活态度。从诗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点酥娇面试初芳”,这是描述梅花初开时的景象。“点酥娇面”表示梅花娇嫩、洁净的形象,而“试初芳”则意味着梅花的开放过程。 2. “琢句真须琢玉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雕琢文字的追求,就像精心打磨美玉一样,诗人希望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梅花的美。 3. “聊与一枝论雅素,未须千叶间轻黄”,诗人以梅花的一枝表达他崇尚简约朴素的生活观,认为不必过分追求繁华的千叶。 4. “斜簪髻畔随人好,满覆樽前借客香”,诗人想象着梅花装饰在发髻上或作为餐桌上的装饰品,使生活变得更加优雅。 5. “谁引角声人未寝,落梅声里看晨粧”,这是形容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倾听着悠扬的号角声,在梅花飘落的清晨观看女子化妆的场景,表现出宁静致远的意境。
去完善
释义
1. 点酥娇:指梅花; 2. 试初芳:刚开始绽放; 3. 琢句:精心构思诗句; 4. 真须:确实需要; 5. 琢玉郎:玉匠,这里比喻有才华的人; 6. 论雅素:议论高雅的品质; 7. 未须:不需要; 8. 千叶:千瓣梅,花色繁多; 9. 轻黄:淡黄色; 10. 斜簪髻畔:斜插在头发上的梅花; 11. 随人好:随着人的喜好; 12. 满覆:覆盖; 13. 樽前:酒桌前; 14. 借客香:带给客人香气; 15. 引角声:吹响号角的声音; 16. 未寝:未睡觉; 17. 落梅声里:在落梅的声音中; 18. 看晨粧:看早晨的妆容。
去完善
赏析
《和耿时举梅雪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仲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梅花和雪花为主要意象,通过对它们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首联“点酥娇面试初芳,琢句真须琢玉郎。”写梅花在冰雪中的娇美姿态,宛如用酥油点染而成;同时强调诗人创作诗词时犹如雕琢美玉般精细。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梅花的独特韵味和诗人的艺术匠心。 颔联“聊与一枝论雅素,未须千叶间轻黄。”意思是,梅花虽然只是一枝,却能展现其高雅素洁的品质,并不需要繁茂的叶子来衬托其黄色花瓣。这一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强调了梅花质朴无华却富有内涵的美。 颈联“斜簪髻畔随人好,满覆樽前借客香。”则分别描绘了梅花的两种用途:一是作为发饰,随意插在妇女的发髻上,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感觉;二是满覆在酒樽周围,为宾客增添香气。这两句诗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梅花广泛的应用和人们在它身上所获得的愉悦。 尾联“谁引角声人未寝,落梅声里看晨粧。”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梅花飘落的声音伴随着夜晚的号角声,使人难以入睡,而早起的人们则在落梅声中欣赏着美丽的晨妆。这一联诗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人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耿时举梅雪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仲并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南宋政权已经稳固,但北方疆土仍在金国统治之下,故仲并在诗中常常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他的生活坎坷,曾因战乱而流亡,也曾因病滞留异地,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战争与疾病的痛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多以描绘自然风光、赞美隐逸生活为主题,但他们往往是在国家时局不稳的背景下寻求心灵慰藉的。因此,仲并的诗歌既展现了梅雪美景,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