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行山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渐渐落向西边,秋天的云朵轻薄,鸟儿独自归巢。
我千里跋涉,满头白发,如今再次踏上太行山。

去完善
释义
1. 于谦:明朝大臣,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因“土木之役”被俘身亡,谥号“文正”。
2. 西风:从西面吹来的风,这里指秋风。
3. 落日:太阳落山,这里指夕阳。
4. 草斑斑:形容杂草丛生的样子。
5. 云薄:云雾稀疏,这里指天空的云层较薄。
6. 秋空:秋天的天空。
7. 鸟独还:孤独的鸟儿独自归来。
8. 两鬓霜华:形容头发花白,这里指年纪较大。
9. 千里客:指离家很远的旅客。
10. 马蹄:马的蹄子,这里指骑马的人。
11. 上太行山:登上太行山,这里指继续前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行的艰辛和豪放的情怀。首句“西风落日草斑斑”,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在外奔波的辛劳;二句“云薄秋空鸟独还”,以孤独的飞鸟作比喻,表达了诗人独自闯荡江湖的豪情。三句“两鬓霜华千里客”,直抒胸臆,诗人虽然经历了沧桑,但依然坚韧不屈,为了理想而努力前行;尾句“马蹄又上太行山”,则表达了诗人再次踏上征途的勇气与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豪放而坚韧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太行山》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此时的于谦已是官场上的新星,担任御史一职。他在任期间曾多次上疏陈述时政,劝谏明英宗推行仁政,并弹劾贪赃枉法的大臣。然而,由于朝廷的腐败和党争激烈,于谦的建议并未得到重视,这使他深感忧虑。
在上太行山的旅途中,于谦登高望远,俯瞰江山壮美,感慨万千。他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己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这首诗传达了于谦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关爱,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道德风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