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赋得霍将军辞第

标题包含
赋得霍将军辞第
汉将承恩久,图勋肯顾私。 匈奴犹未灭,安用以家为。 郢匠虽闻诏,衡门竟不移。 宁烦张老颂,无待晏婴辞。 甲乙人徒费,亲邻我自持。 悠悠千载下,常作帅臣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铉(917年-992年),字鼎臣,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徐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延休是五代时期的学者。徐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和书法。 在南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汉朝将军受皇帝宠爱已久,一心只为国家功勋,哪里会顾及自己的私人利益呢? 匈奴尚未被平定,怎能安心建立家庭呢? 楚国工匠虽然已听到皇帝的召令,但终究没有离开简陋的家门。 宁可麻烦张伯敬去歌颂,也不必等待晏婴来辞别。 百姓付出辛劳与岁月,亲人邻里还得自己支撑。 千百年之后,人们依然会把这位忠诚勇敢的将领当作榜样来学习。
去完善
释义
《赋得霍将军辞第》是唐代诗人徐铉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赋得:“赋”是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相当于现代的诗;“赋得”就是按照给出的题目写诗。 2. 霍将军辞第:这里指的是西汉名将霍去病在功成名就后,拒绝汉武帝为他建造豪华府第的事情。 3. 汉将:指汉代的将领,这里特指霍去病。 4. 承恩:接受皇帝的恩宠。 5. 图勋:谋求功勋。 6. 肯顾私:表示不因为个人的私利而忘记国家的大业。 7.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经常与汉朝发生冲突。 8. 安用:怎能。 9. 以家为:以家庭为重,这里的意思是顾不上家庭的事务。 10. 郢匠:指楚国著名的大夫石户耕,他精通音乐和舞蹈,但拒绝楚王的聘请,仍然在家乡耕田。 11. 衡门:简陋的房子,这里代指石户耕的家。 12. 张老颂:指的是战国时期张仪赞扬石户耕的故事。 13. 晏婴辞:指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拒绝了齐景公赐给他土地的事。 14. 甲乙人徒费:这里的甲乙是指朝廷官员,意思是朝廷中的人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15. 亲邻:指家乡的邻里乡亲。 16. 悠悠千载下:形容时间过得很慢。 17. 常作帅臣师:认为霍去病这样的将领应该成为后世将帅的楷模。
去完善
赏析
《赋得霍将军辞第》是一首以古代英雄人物霍去病为题材的古诗。诗人通过赞美霍去病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其忠诚、廉洁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仰之情。 首联“汉将承恩久,图勋肯顾私”描述了霍去病受汉皇之恩宠,他一心为国效力,毫无自私自利之心。颔联“匈奴犹未灭,安用以家为”进一步强调了他面对强敌,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而不考虑个人家庭的幸福。 颈联“郢匠虽闻诏,衡门竟不移”表现了霍去病即使受到皇帝的嘉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受诱惑所动。尾联“悠悠千载下,常作帅臣师”则指出,尽管霍去病已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仍然影响着后世,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得霍将军辞第》这首诗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人徐铉所作。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907年-960年之间,即五代十国这一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政治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徐铉生活在一个以武功显贵的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家国之情有着深厚的体会。 在诗的创作期间,徐铉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的世态炎凉,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人生际遇有了更多的思考。他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家国情怀。因此,在《赋得霍将军辞第》一诗中,诗人以霍去病辞让相国之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但又无奈于现实处境的心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