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
此心期不变,曾洒血为盟。
举世无人识,终年独自行。
海中擎日出,天外唤风生。
净尽去云雾,重开白昼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大致可以翻译成:“我的心意始终如一,曾经用热血立下誓言。世界上没有人理解我,所以我只能独自度过漫长岁月。在大海的尽头等待太阳升起,在天际呼唤风吹拂。我要扫除所有的阴霾,让光明重现人间。”
去完善
释义
1. 期:期望,期待。
2. 洒血:以血誓约,即誓言遵守约定或承诺。
3. 曾:曾经,以前。
4. 举世:全世界,整个社会。
5. 识:认识,了解。
6. 终年:全年,一年到头。
7. 海中:在海洋中。
8. 擎日:托起太阳,比喻掌握权力,主宰国家。
9. 天外:天际之外,形容很远的地方。
10. 唤风生:呼唤风起,比喻推动事物发展。
11. 净尽:完全清除。
12. 白昼:白天,阳光普照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期许。他用自己的忠诚和信仰作为誓言,即使全世界没有人理解他,他也坚持自己的道路。诗歌中的“海中擎日出”象征着诗人勇敢面对困难,追求光明的决心;“天外唤风生”则展示了他的壮志雄心,渴望风起云涌,改变世界。最后两句,“净尽去云雾,重开白昼明”则意味着诗人在风雨之后,终将拨云见日,重现光明。整首诗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让人感受到了诗人深沉而又热烈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心》是南宋诗人郑思肖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76年,即南宋末年,正值元朝入侵、南宋灭亡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郑思肖作为南宋的遗民,亲身经历了国家的沦丧和民族的危亡,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南宋末期,元朝对南方的进攻日益猛烈,南宋朝廷在内忧外患中逐渐崩溃。郑思肖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曾试图投身于抗元事业,但最终还是未能挽救国家的命运。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出了强烈的哀愁和无奈。
此外,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政治腐败、军事无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郑思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此深感痛心疾首。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综上所述,郑思肖的《此心》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那个时代文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担忧。这首诗歌也成为了南宋末年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不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