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祖师赞
手提金锡,银山铁壁。
对朕者谁,还云不识。
透过玄关,青天白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手里拿着金色锡器,眼前是一片银色的山峰和坚固的墙壁。
面对我的是谁呢?原来是你啊,我还以为不认识你呢。
穿过玄关,看到了外面的蓝天和阳光。
去完善
释义
"达磨祖师赞"是中国禅宗的一首著名诗歌,用以赞美禅宗的创立人达摩祖师的功德智慧。本诗作者是释师观,他于宋朝时期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达摩祖师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诗句的详细注释:
1. "手提金锡,银山铁壁": 这两句描绘了达摩祖师的威严形象。金锡是一种佛教法器,用来聚集僧众宣讲佛法;银山铁壁象征着达摩祖师的坚定意志和高尚品质。
2. "对朕者谁,还云不识":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即面对自我,我们究竟认识多少自己的本性?达摩祖师引导人们深入探究内心的真谛。"朕"在此处是代词,表示自己;"云"意为说。
3. "透过玄关,青天白日": 这两句表示达摩祖师的教诲如青天白日般清晰明确,使人豁然开朗,洞彻事理。"玄关"在佛教中指通向真理的门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禅宗六祖慧能的诗,诗中描绘了慧能的宗教境界和智慧。首先,“手提金锡”是形容达摩祖师拿着金属制作的禅杖,寓意其精神的坚定和信仰的执着。“银山铁壁”则喻指其信仰的不可动摇。
“对朕者谁,还云不识”则是诗人在询问:谁是能够理解并领悟达摩祖师的真理的人呢?可能无人知晓,或者很少有人能理解。这也反映了禅宗的一种思想:真正的真理往往超越人类的理解能力,只有通过心灵的直接体验才能领悟。
“透过玄关,青天白日”则描绘了诗人领悟达摩祖师的真谛后所获得的明悟心境。“玄关”在佛教中指进入佛教大门的入口,“青天白日”则表示明亮的天空和无瑕的白日,象征着诗人精神上的解放和对世界清晰深刻的认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达磨祖师赞》是一首描绘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形象及其教义的诗歌。这首诗出自宋代诗僧释师观之手,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在这首诗中,释师观通过对达摩祖师的赞美,表达了其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达摩精神的敬仰之情。
在北宋时期,禅宗在中国佛教界占据了重要地位,达摩祖师被视为禅宗的创立者,其教诲对后世影响深远。释师观作为一位禅僧,对达摩的教诲有着深刻的领悟。他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可能受到了当时禅宗文化的影响,以及对自己修行生活的感悟。
此外,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也对释师观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佛教则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然而,禅宗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修行方式,仍然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释师观通过创作这首诗,表达了其对达摩精神的支持和弘扬,以及对禅宗思想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