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祖芳求僧

标题包含
祖芳求僧
要得联芳继祖灯,直须发愤傚卢能。 三更月下传衣钵,惊动黄梅七百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很抱歉,我没有找到关于"释师观"的相关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全,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信息?
去完善

译文
要实现家族的繁荣和继承先祖的智慧,必须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效仿卢能的精神。 在深夜的月光下,传承着深奥的知识和珍贵的经验,此举让黄梅寺的七百多名僧人惊讶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祖芳:这里指佛教禅宗五祖弘忍(俗名卢惠能)的禅法。 2. 求僧:寻求继承佛祖衣钵的僧人。 3. 释师观: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4. 要得联芳继祖灯:要得到五祖的传承,发扬禅宗精神。 5. 直须发愤傚卢能:应该努力学习五祖卢惠能的精神。 6. 三更月下传衣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五祖把禅宗的衣钵传授给六祖慧能。 7. 黄梅七百僧:黄梅山上的七百僧人。
去完善
赏析
《祖芳求僧》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释师观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禅宗文化的深深敬意和对佛法传承的热切期待。诗句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示了禅宗教义的独特魅力。 首句“要得联芳继祖灯”,表达了诗人想要继承和发扬禅宗文化的精神。“联芳”意指美好的事物相互辉映,而“祖灯”则象征着禅宗的真理之光。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渴望将禅宗的真谛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次句“直须发愤傚卢能”,强调了学习佛法、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发愤”表示努力、勤奋,“傚卢能”则是对禅宗六祖慧能的敬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决心效仿慧能大师,以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去修行佛法。 第三句“三更月下传衣钵”,描绘了禅宗衣钵传承的神秘场景。“三更月”指深夜,象征着宁静与思考;“传衣钵”则是禅宗仪式中最重要的环节,代表着禅宗法嗣的传递。这句话表达出诗人对禅宗神秘仪式的敬仰之情。 末句“惊动黄梅七百僧”,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黄梅”是指黄梅山,即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道场;“七百僧”则表示在弘忍门下修行的弟子。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使禅宗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令黄梅山的众僧也为之惊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祖芳求僧》是宋代诗人释师观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即宋代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释师观是一位禅宗僧人,他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禅宗是一种源于印度的佛教派别,主张通过直接的心灵感悟达到解脱的境界。在宋代,禅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创作《祖芳求僧》时,释师观可能正面临着人生的困境或挑战。这种心境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对世间烦恼的超越。同时,他也通过对祖芳求僧故事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信仰的追求和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