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宝十三首 册宝升殿用《崇安》。
有犹有言,顺承天则。
聿崇号名,再扬典册。
朱英宝函,左右翼翼。
千秋万岁,保兹无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还有话要说,顺应天意。
重视名号,宣扬经典。
红色宝石的信封,保护周全。
千载万世,永葆昌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上册宝十三首》:这是一首古代朝会时所唱的诗歌,用于颂扬皇室的威严与国家的繁荣。
2. 册宝:古代的皇帝继位时,会将即位的诏书和玉玺称为“册宝”,象征皇权的正统。
3. 崇安:这里指代的是福建省崇安县,位于武夷山北麓,是当时的重要城市之一。
4. 郊庙:指的是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神明的场所。
5. 有犹有言:这里的“犹”字,是古代的一种敬语,相当于现在的“还”或“仍然”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还有话要说,也就是要继续讲述的意思。
6. 顺承天则:这句话的意思是遵循上天的法则,也就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去行事。
7. 聿崇号名:这里的“聿”是发语词,没有实义;“崇”是指尊崇;“号”是指名号;“名”是名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尊敬和传扬皇帝的尊号。
8. 再扬典册:这句话是说要再次宣扬和强调皇帝的名号。
9. 朱英宝函:朱英是指红色的花朵,这里是用来形容皇帝的诏书;宝函是指装有钱币或其他贵重物品的盒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红色的诏书被装在贵重的盒子里。
10. 左右翼翼: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朝廷官员整齐划一的仪态。
11. 千秋万岁:这是一个祝福的用语,意思是祝愿皇帝长寿,国家万年长青。
12. 保兹无极:这句话的意思是保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皇家宝册的庄严与尊贵。诗的开篇表达了皇家的伟大和威严,同时也暗示了皇权的延续和正统性。接下来的诗句则强调了宝册的重要性和神圣性,它是国家礼仪的象征,也是皇家权威的体现。最后,诗人祝愿宝册能够永恒地保护皇室的繁荣昌盛。整首诗充满了对皇室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皇家礼仪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的深深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册宝十三首 册宝升殿用《崇安》。》这首诗歌是唐朝时期的一首朝会歌辞,具体创作时间为公元755年。这一时期,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的中后期,当时社会矛盾突出,政治腐败严重,战乱频繁。而杜甫本人在当时的生涯并不如意,他曾在长安求取功名,但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之后他漫游各地,亲眼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写下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杜甫的诗歌多具有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诗作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又有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这首《上册宝十三首 册宝升殿用《崇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皇权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