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慧寺
老僧搘竹面如灰,门闭寒云冷不开。
车马纷纷多少客,端知不是爱山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和尚撑着竹子脸色苍白,关闭的庙门寒风肆虐。门外车马络绎不绝,来了众多访客,然而,我知道他们并非真心热爱山林而来。
去完善
释义
《禅慧寺》阮阅
老僧搘竹面如灰,门闭寒云冷不开。
车马纷纷多少客,端知不是爱山来。
注释:
1. 阮阅:宋朝文学家,字审贤,号散翁。
2. 老僧搘竹:老僧指年老的僧人;搘竹是支撑竹子的意思。
3. 面如灰:面色如土,形容人的面容苍白憔悴。
4. 门闭寒云:寒云指的是阴云;门闭表示寺庙的门关闭着。
5. 端知:意思是肯定知道。
去完善
赏析
《禅慧寺》是宋代诗人阮阅的作品。在这首诗中,阮阅通过对禅慧寺老僧、寺院环境和来访游客的描绘,展示了寺庙的超脱世俗的一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寓情于景的手法,传达了禅宗佛教的宁静与空灵的氛围。
首句“老僧搘竹面如灰”描述了禅慧寺的老僧形象,他以竹子支撑着身体,面色如灰,显得疲惫而衰老。这里的“搘竹”形象地表现出老僧的精神寄托,暗示了他早已超脱尘世纷扰,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与修行。
第二句“门闭寒云冷不开”以诗人的视角展现出禅慧寺的静谧与肃穆。紧闭的寺门以及寒冷的云层,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彰显了寺庙的清净与无为。
第三句“车马纷纷多少客”以世俗的车马声比喻前来参拜的游客,他们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赶来。然而,这些游客并非真心向往山林之趣,而是出于各种原因前来礼佛。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并非真心信仰的游人的讽刺和批评。
最后一句“端知不是爱山来”深化了这一主题,揭示了这群游客并非真正热爱山水之间的生活,而是被世间纷繁所累,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传达了禅宗佛教超脱世俗的思想,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境遇,揭示了禅宗智慧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禅慧寺》是南宋诗人阮阅的一首描绘古刹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47年至1193年之间,也就是南宋孝宗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正处于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阶段。阮阅作为文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积极影响。
在这一段时间里,阮阅个人的人生际遇起伏不定。他曾历任多种官职,担任过江西转运判官、江淮制置使等职务。在官场生涯中,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时局有着独到的见解。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这种人生的曲折经历,使得阮阅在面对世事无常时更加超脱豁达,同时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禅慧寺》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下,禅宗文化在南宋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禅寺成为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场所,许多文人士大夫常常在禅寺中参禅悟道,探讨人生哲理。阮阅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禅慧寺的描绘,表达了他在面对人生波折时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