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乡入夏野花方拆
墙匝丛丛绣舞裀,一般颜面各精神。
筠乡不为东君去,野草闲花满路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围墙上满是繁花茂叶,各个都精神饱满,独特美丽。
尽管春天离开了筠乡,但遍地野花盛开,春风吹过,满路生机盎然。
去完善
释义
1. 筠乡:指诗人薛季宣的家乡,即今江西高安等地。
2. 入夏:进入夏季的时候。
3. 野花:在田野间盛开的花朵。
4. 方拆:正在绽放。
5. 墙匝:围墙环绕的地方。
6. 丛丛:密集生长的植物群体。
7. 绣舞裀:形容花朵如同锦绣铺成的地毯。
8. 一般颜面:同样的容颜和面貌。
9. 各精神:各自焕发出勃勃生机。
10. 东君:东方之神,此处代指春天。
11. 野草闲花:比喻寻常的花草。
12. 满路春:整个道路上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筠乡入夏野花方拆》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描绘初夏景象的诗歌。诗人以筠乡(今浙江义乌一带)为背景,描述了田野中盛开的鲜花。
首句“墙匝丛丛绣舞裀”,形象地描绘出在乡村的围墙周围,各种野花在绿草如茵的环境中盛开,仿佛是锦绣般的花毯。这些野花如同彩色的舞蹈衣,展示了它们各自的魅力和特色。
次句“一般颜面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这些野花的赞美之情。尽管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各异,但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风采。这种生命力不仅仅是表现在它们的开放上,更体现在它们在初夏季节依然顽强生存的精神面貌。
接下来两句“筠乡不为东君去,野草闲花满路春”,表明了诗人在筠乡所感受到的春天氛围。即使到了初夏时节,这里的乡村田野仍然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这是因为野花野草繁茂,使得这里的路边、田间都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东君即春日之神,诗人在这里表示,尽管春天已经过去,但在筠乡的田野里,春天的气氛依然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初夏时节筠乡田野的美丽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热情和生命力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筠乡入夏野花方拆》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描绘夏日田野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90年至1230年之间,当时南宋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对稳定的时期。
薛季宣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年后历任地方官职,关注民生,勤于政务。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家庭和社会的诸多变迁,对民生疾苦有深切体会。他在公务之余,游历江南各地,以诗词歌咏自然、寄情山水。在诗人眼中,春天与夏天的交汇,正如同人生中欢乐与忧虑的交织,引发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这个时期的南宋,虽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北方疆土已失,外部压力犹存。江南地区的百姓在劳作之余,生活相对安逸,田园景致显得尤为秀美。薛季宣在目睹百姓安居乐业的同时,也对国家的命运充满担忧。这种矛盾的心情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