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山春望
东鄂城东安乐宫,李花练绚玉玲珑。
画图长喜平芜绿,不觉身归罨画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东鄂城的东边有个安乐宫,那里的李花就像白色的丝绸一样灿烂夺目,玉石般的花朵显得小巧玲珑。人们常常喜欢在这样的美景中绘画,陶醉在绿色的原野之中,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鄂城:即古时的鄂州。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现今为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的一部分。
2. 安乐宫:在鄂州的东郊,故称“东鄂城”。此处意指作者欣赏到的美好景观所在之处。
3. 李花练绚玉玲珑:形容李花盛开时如同丝绸般绚丽,花蕾如同玉石般玲珑。李花,一种花朵洁白如雪的植物;练,丝绸的原材料之一;绚,本意为彩色丝织品,这里指花的色彩斑斓。
4. 平芜:平坦广阔的草地。
5. 不觉身归罨画中:意指作者沉浸在这美景之中,忘却了自身的存在。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以墨色深浅层次表现远近立体感。
去完善
赏析
《樊山春望》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诗中通过对东鄂城(今湖北鄂州)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首句“东鄂城东安乐宫”,点明了地点,并暗示了诗人身处的地方是一个繁华富饶的城市。接下来两句“李花练绚玉玲珑”和“画图长喜平芜绿”,分别描绘了春天的花朵和李花的美丽,以及春天的草地和树木的绿色。最后一句“不觉身归罨画中”,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之中。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樊山春望》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金国对南宋的侵略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薛季宣生于南宋的一个文人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因为直言不讳而遭到排挤。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笔耕不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薛季宣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期望。他希望国家能够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人民生活能够安定和谐。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虽然遭遇挫折,但他仍然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