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
春昼阁春愁,无情若隠忧。
柔肠牵柳眼,困泪点花头。
不放春风度,从教暮雨休。
哀怜无限意,小畜闵黄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白昼在亭子里充满惆怅,忧愁的情绪若有若无地萦绕在心头。柔软的思绪牵挂着柳眼的轻柔,无奈的泪水滴落在花朵的头颅。不释放春风的到来,任由傍晚的雨水停息。满怀哀愁和同情的心意,同情身处困境的黄州百姓。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春阴:春天里的阴天。这里指春天的阴雨天气。
2. 春昼:春天的白天。
3. 春愁:春天的忧愁情绪。
4. 无情:没有情感的东西。这里指天公不作美,阴雨连绵。
5. 若隠忧:如同隐藏着的忧虑。这里指阴雨天气给人带来的压抑感。
6. 柔肠:形容人的心情柔软而痛苦。这里指作者的心情。
7. 牵柳眼:用柳树的新芽比喻春天的到来。
8. 困泪点花头:指泪水滴落在花朵上。
9. 不放:不让。这里指不让春风吹拂过大地。
10. 从教:听任,任由。这里指任由春雨一直下。
11. 暮雨:傍晚的雨水。
12. 哀怜:悲伤同情。
13. 无限意:无尽的思绪。
14. 小畜:微薄的积蓄。这里指作者的薄才。
15. 闵黄州:指的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的事情。
去完善
赏析
薛季宣的这首《春阴》,以春日阴郁的景象为引,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忧虑。首联“春昼阁春愁,无情若隐忧”,通过对比春日明媚和诗人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内心那份若有若无的忧郁。颔联“柔肠牵柳眼,困泪点花头”,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春天的景物,借杨柳之眼、花朵之首,传达了诗人情感的波动。颈联“不放春风度,从教暮雨休”,形象地描述了春日阴雨绵绵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风雨无情的感慨。尾联“哀怜无限意,小畜闵黄州”,通过对黄州的哀怜之情,表达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与同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深沉,展现了薛季宣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阴》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作。薛季宣生活在1134年至1225年之间,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担任过御史台主簿、太学正等职。他的诗作多以其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入体验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在《春阴》这首诗中,薛季宣通过对春天的阴雨天气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感慨。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即南宋初年,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北方的金国对南宋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而国内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春天的阴郁气氛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
此外,薛季宣在诗中还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在官场上的经历并不顺利,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击。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在创作《春阴》时,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