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
国色宜炎夏,宫装染绛纱。
苍崖陆浑火,朱景赤城霞。
颜驻留琼蕊,丹成咽日华。
东山旧游处,遥忆武陵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国色宜炎夏,宫装染绛纱。
苍崖陆浑火,朱景赤城霞。
颜驻留琼蕊,丹成咽日华。
东山旧游处,遥忆武陵家。
译文:
美丽的花朵适合在炎炎夏日盛开,宫殿中的服饰犹如红色的纱裙。
青山翠绿的崖壁如熊熊烈火,朱红的景色如同美丽的赤城霞光。
容颜常驻如同花朵般美丽,丹心赤诚却逐渐被时间消磨。
回忆过去的游历之处,遥远的记忆如同武陵桃花源的家。
去完善
释义
1. 国色:指石榴花的艳丽色彩。
2. 炎夏:炎热的夏天。
3. 宫装:宫廷中妇女的服饰,这里借指石榴花的红色花瓣。
4. 绛纱:深红色的纱衣。
5. 苍崖:青绿色的峭壁。
6. 陆浑火:指石榴花如火般鲜艳。陆浑,古地名,位于今河南嵩县北。
7. 朱景:红色的风景。
8. 赤城霞:指红色的云彩,源自赤城山的美景。赤城,山名,位于浙江天台县北。
9. 琼蕊:形容石榴花的花蕊如琼玉般美丽。
10. 日华:日光。
11. 东山:泛指东方的山峦。
12. 遥忆:远距离的回忆。
13. 武陵家:指桃花源中的村落,这里寓意理想的隐居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石榴花的美丽和繁茂,从多个角度展现了石榴花在炎炎夏日中的独特魅力。诗人以“国色”来形容石榴花,表达了其对于石榴花之美的赞赏;而“宫装染绛纱”则进一步强调了石榴花的鲜艳色彩,使其更具尊贵气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陆浑火”、“赤城霞”等意象来形容石榴花的旺盛生命力和繁茂景象。
此外,诗人还关注了石榴花的内在品质。他通过“颜驻留琼蕊”来表现石榴花的耐久和坚毅,通过“丹成咽日华”来表达石榴花向阳生长的力量。这样的石榴花形象,既展示了其外在的美丽,又表现了其内在的坚韧,使得诗歌的主题得以升华。
最后,诗人通过“东山旧游处,遥忆武陵家”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样的一番感慨,不仅为诗歌增色添彩,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榴花》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薛季宣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诗人,他深感时代的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传达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
薛季宣在这一年的人生际遇也不尽如人意。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仕途不顺。然而,这也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体会到民间疾苦。他游历四方,结交文人墨客,广泛涉猎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为自己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石榴花》这首诗中,薛季宣通过描绘石榴花的美丽和多子,寓含着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同时,他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和百姓的苦难。石榴花的艳丽与多子,象征着南宋朝廷表面上的繁荣,而它所面临的凋谢和枯死,则预示着南宋政权的岌岌可危。
总的来说,《石榴花》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南宋时期的复杂社会现象和人民的生活困境。薛季宣通过对石榴花的赞美和担忧,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