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成
春鸟弄轻微,凝阴满院飞。
蚕姑云力作,杜宇不如归。
世变知音少,人亡解语希。
汗颜多反仄,溅泪湿单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小鸟在枝头轻舞,阴影布满整个庭院。
养蚕的妇女们辛勤劳作,杜鹃啼叫催促归去。
世间变化让人难以遇见知音,亲人离去更是无法言说心中的痛楚。
我的羞愧和无奈常常让我感到不舒服,泪水打湿了单薄的衣裳。
去完善
释义
1. 春鸟:春天的鸟类,泛指在春天鸣叫的各种鸟类。
2. 凝阴:浓重的阴气或阴云。这里指春天阴郁的天气。
3. 蚕姑:指蚕神,传说为西陵氏的女儿,名嫘祖。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嫘祖是教人们养蚕、抽丝制衣的始祖,被后世尊奉为蚕神。
4. 云:助词,无实义。
5. 力作:努力劳作。
6. 杜宇:即杜鹃鸟。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杜鹃鸟常用来象征哀愁、离别之情。
7. 不如归:不如回家,表达离家在外的人思念家乡的情怀。
8. 世变:社会的变化。
9.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能理解自己心意的人。
10. 人亡:指人的离世。
11. 解语:能够理解、懂得别人言语的人。
12. 汗颜:因羞愧而汗流满面,形容羞愧之极。
13. 反仄:不安定,不平静。
14. 溅泪:流泪,眼泪四溅。
15. 单衣:单层衣服,表示衣着简单,引申为生活的清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闷成》,表现了诗人处于困闷、烦扰的心境。“春鸟弄轻微,凝阴满院飞”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鸟儿在低空中飞翔,院子里的阴气凝结,这表达了诗人的心灵感受——压抑和郁闷。
“蚕姑云力作,杜宇不如归”暗含了对勤劳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暗示出自己无法找到归宿和依靠,流露出无尽的失落感。
“世变知音少,人亡解语希”揭示了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表达了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孤独和悲伤。
“汗颜多反仄,溅泪湿单衣”则是诗人以自身为例,进一步表达内心情感的波动与挣扎,凸显了苦闷中的无助与无奈。
整首诗结构紧密,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情感世界,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闷成》是南宋著名诗人、学者薛季宣的一首抒情诗。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双溪,南宋著名诗人、学者。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闷成》诗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0-1189)。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战争频繁,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严重。薛季宣身为文人士大夫,忧国忧民,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在乱世之中的郁闷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方面,薛季宣年轻时曾参加抗金斗争,后来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家道中落。他曾多次应试不第,直到晚年才担任一些低级官职。这些坎坷的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官僚体制僵化,科举制度弊端丛生。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学士难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这种现象使薛季宣深感痛心,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这种现实的强烈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