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梦回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梦回二首 其二
吾宗鲜兄弟,何事日飘零。 凋落皆鹓凤,相从谢鹡鸰。 世缘那可了,魂梦也非宁。 屈指伤心事,端如欲曙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季宣(1134年-1225年),字士龙,号知止堂主人,南宋文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薛徽言是著名学者,母亲是陆游的妹妹。薛季宣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的宗族缺少兄弟姐妹,为何每日都在漂泊流浪?凋零的都是凤凰般的英才,一起离开的是并肩同行的兄弟。世间的因缘岂能了结,魂梦都不安宁。屈指计算伤心的往事,就像黎明前的星星一样繁多。
去完善
释义
吾宗:我宗族,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家族。 鲜兄弟:指兄弟稀少。鲜,少。 何事:为什么,表示原因或理由。 飘零:漂泊流落。形容生活不安定,四处流浪。 凋落:指草木凋谢衰落,这里比喻人的离世。 鹓凤:凤凰的一种,这里用来比喻贤能之人。 相从:互相跟随,结伴同行。 谢鹡鸰:鸟类,形状像喜鹊,羽毛黑白相间,以昆虫和果实为食,常在水边觅食,这里用来比喻诗人与故友的深厚情谊。 世缘:世间的缘分,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那可:表示反问的语气,意思是“怎么能”。 了:结束,终结。 魂梦:梦境,这里指诗人梦中回忆故友的场景。 非宁:不宁静,表示心绪不平静。 屈指:弯曲手指计算,表示数量不多。 伤心事:使人悲痛的事情。 端如:正如,确实如同。 欲曙星:即将出现的曙光,这里比喻希望的来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梦回二首·其二”,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作品。诗中抒发了作者因宗族凋零、兄弟离别而产生的哀伤之情。 首句“吾宗鲜兄弟,何事日飘零”,点出了诗人对宗族的关切以及兄弟离别的忧虑。“鲜兄弟”意味着亲人稀少,使作者感到孤独无援;“日飘零”形象地描绘出宗族的逐渐衰落。 接着,诗人通过“凋落皆鹓凤,相从谢鹡鸰”来表达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里的“鹓凤”和“鹡鸰”分别代表了高贵的鸟类和普通的鸟类,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兄弟间的亲密关系的怀念。 随后,诗人进一步揭示了自己哀伤的原因——“世缘那可了,魂梦也非宁”。这两句诗表明诗人无法摆脱世俗的烦恼,连梦境都无法得到安宁。这种心绪的不安使得他对亲人的思念愈发强烈。 结尾处,诗人以“屈指伤心事,端如欲曙星”作为结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哀伤之情。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将伤心之事比作即将破晓的星星,暗示着虽然生活中仍有许多悲伤的事情,但希望的光芒已经照亮前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梦回二首 其二》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薛季宣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高宗时期(1127-1162年),即中国历史上的南宋初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薛季宣正值壮年,他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和金兵南侵的动荡时期。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在这种背景下,薛季宣开始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试图为国家振兴出谋划策。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南宋初年,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政治上,南宋政权采取保守政策,对金国实行妥协求和的态度,使得国家内部矛盾重重,人民生活困苦。文化上,虽然文人墨客们依然延续着宋代的文化传统,但面对国家的危亡和民族的屈辱,他们的作品中也流露出深深的忧患意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