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槔
怪得朝来俯仰频,王明用汲有深仁。
无为抱瓮先生笑,机械邪歈已玩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桔槔》是南宋诗人薛季宣创作的一首描绘汲水工具桔槔的诗歌。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桔槔(jié gāo):古代汲水的器具,用杠杆原理制成。以桔木为杆,一悬垂水中,另一端系绳以吊水桶取水。用于灌溉或汲取井水。
2. 朝来:早晨来临。
3. 俯仰频:指桔槔频繁地上下运动,汲取水。
4. 王明用汲:这句说君王英明,利用桔槔这种设备可以有效地抽取水分。王明借代君王,表达赞颂之意。用汲表示使用桔槔这种汲水工具。
5. 有深仁:指君王的行为体现出了深厚的仁爱之心。深仁是对君王的赞美之词。
6. 无为抱瓮:这句引用“无为而治”的典故,用以对比桔槔这种汲水工具的使用与传统的无器械劳作方式的区别。无为,不干涉,顺其自然;抱瓮,即徒手抱起陶罐从井中提水。
7. 先生:对尊长老师的称呼,这里用来泛指老一辈的人。
8. 机械邪歈(yú):机械,指桔槔这类汲水工具;邪歈,诙谐戏谑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老一辈人看到现代的汲水工具可能会觉得好笑,认为这是玩弄机巧之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桔槔》,是诗人薛季宣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桔槔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于自然和人为的辩证看法。首句“怪得朝来俯仰频”,点出了人们在清晨使用桔槔提水时的繁忙景象,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勤劳生活。接下来两句“王明用汲有深仁”,以王明的故事为例,表达了对智慧与仁爱的赞美,强调善于利用工具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
中间两联:“无为抱瓮先生笑,机械邪歈已玩人”。这两句讽刺了一些保守、封闭的人对于科技进步的嘲笑,认为它违背了天然之道。作者则持开放态度,指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应用。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注意防范因过度依赖机械而导致的道德沦丧和失范现象。
总体来说,该诗通过描绘桔槔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强调人类应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的提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桔槔》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4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薛季宣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知识分子,以诗歌为武器,表达了对民生苦难的关注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在诗中,薛季宣通过对桔槔这一农具的描绘,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他们在艰苦条件下求生存的艰难。同时,诗人还通过“为怜水力尽,日暮不能休”的诗句,揭示了农民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超负荷劳动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悲惨命运的深深同情。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在南宋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和经济剥削,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者却过着奢侈的生活。这种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人对社会的批判更加尖锐有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