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阴
梅月乍开霁,油云闲卷舒。
溢光穿隙日,浮祲出清虚。
鼓吹蛙声乱,笙簧竹影疏。
雨来三四点,静觉打籧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花盛开的月份里突然放晴,云朵随意地卷起和舒展。
光线穿过树叶间的缝隙,露出清新的天空。
池塘边青蛙的叫声嘈杂,竹林间光影稀疏。
细雨下了三四个小时,安静中只听见拍打树叶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梅月:农历五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故称“梅月”。
油云:浓厚的乌云。
卷舒:指云彩的聚集与散开。
溢光:指阳光穿过云层洒向地面的景象。
穿隙日:指阳光穿透云层缝隙的景象。
浮祲:指的是天空中云气轻浮的样子。
清虚:天空晴朗无云。
鼓吹:形容声音喧闹。
蛙声:青蛙的叫声。
笙簧:指风吹竹林发出的声响。
竹影疏:竹林中的影子稀疏。
静觉:静静地感受到。
籧篨:即籧篨树,一种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球形,木材可制家具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梅雨时节的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神奇变化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首联“梅月乍开霁,油云闲卷舒”,通过“开霁”和“卷舒”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梅雨季节的天空由阴转晴的景象。颔联“溢光穿隙日,浮祲出清虚”,写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的情景,表现了大自然光明与阴暗交替的神奇魅力。颈联“鼓吹蛙声乱,笙簧竹影疏”,通过对青蛙叫声和竹子倒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宁静祥和。尾联“雨来三四点,静觉打籧篨”,则通过描写细雨拍打树叶的声音,传达出诗人静观自然的细腻感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阴》是南宋诗人薛季宣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0年左右,即南宋绍兴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薛季宣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失败,仕途不顺,这使得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此外,他还因家庭变故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正是这些不幸的经历,使得薛季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常。
在南宋绍兴年间,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由于金兵的入侵,北宋灭亡,南宋被迫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这一时期的南宋政权对内实行保守的政策,对外则采取求和的策略,以维持其偏安一隅的局面。这种政治背景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他们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天阴》中,薛季宣通过描绘阴雨连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以“鸟道”和“渔路”比喻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艰难,揭示了人们在逆境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山鬼”和“水妖”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不满和对正义的呼唤。总的来说,这首《天阴》展示了一个失意文人面对社会现实时的深沉思考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