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王征引

标题包含
王征引
盆倾暑雨两襄陵,三插苗心悉𧉠生。一草不遗禾黍地,若为刍秣事王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季宣(1134年-1225年),字士龙,号知止堂主人,南宋文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薛徽言是著名学者,母亲是陆游的妹妹。薛季宣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雨水满溢在炎热的夏天里,把土丘和山陵都淹没了。三次种植的秧苗心里都觉得生长困难。每一棵禾苗都不该遗漏在土地上,如果是为了收割的事情去王宫服役。
去完善
释义
盆倾暑雨两襄陵:此句比喻大雨滂沱,有如把水倒进盆里,水流四溅。襄陵是古县名,在今河南省襄城县。 三插苗心悉𧉠生:此句描述农民三次播种后,稻苗都生长出来。𧉠是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指用农具翻松土壤。 一草不遗禾黍地:形容田地里的禾苗生长茂盛。禾黍是指谷物。 若为刍秣事王征:如果是为了供应军马饲料而征召百姓服劳役,那么国家的负担就太重了。刍秣是指喂养牲畜的草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暴雨之后的一片丰收景象。“盆倾暑雨两襄陵”形象地描述了大雨滂沱的情景,仿佛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地面水位上涨,与山陵相平。接下来的两句,“三插苗心悉𧉠生”,则表现了庄稼在暴雨滋润下蓬勃生长的画面。后面两句,“一草不遗禾黍地,若为刍秣事王征”,不仅赞美了农田的丰收景象,还暗示了农民们勤劳耕耘、为国家贡献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将夏日暴雨后的丰收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传达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征引》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年)。 在这个时期,薛季宣正值中年,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这对他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谋生,他走上了仕途,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在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外,金人南侵,国家危亡。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救国的大业,如辛弃疾、陆游等人。薛季宣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但他的诗歌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在《王征引》这首诗中,薛季宣通过对王昭君出塞的故事进行引申,表达了人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他以“汉家天子重宗盟,遣使持节辞朔庭”两句描绘了汉朝皇帝重视民族关系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团结和睦的期望。同时,他也以“五载犹期信,深仁格远禽”表达了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边疆民族的联系,共同维护国家安宁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