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斋居
元夜忆年时,忘情居灏灏。
县斋今夕居,曷谓伤怀抱。
都缘人事非,不足年时好。
世母舍我归,屈指忧吾老。
人亡不可见,此心为草草。
大人月云忌,弃我方儿褓。
呱呱救婴泣,安知请丘祷。
诸父洎诸兄,下世吁何早。
悲伤失所恃,涕泪流行潦。
哀思动时节,不见莲灯好。
乡居计日长,松楸倩谁埽。
诸母侍何期,念旧呼穹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元宵之夜回忆往年时光,忘记了曾经的豪情万丈。
今晚借住在县衙斋中,怎能不说内心充满了伤感。
都是因为世事无常,与往昔的美好时光相距甚远。
母亲离我而去,屈指一算担忧自己的晚年生活。
亲人离去无法再相见,心中满是遗憾和惆怅。
母亲仙逝在月圆之夜,留下我还是个婴儿。
声声哭声如同求神赐福,怎知向神明祈祷。
各位叔叔和哥哥,过早离世令人悲痛。
失去依靠的我泪流不止,悲痛如流水般涌来。
哀痛之心触动了每一个季节,再也看不见那美丽的莲花灯。
乡下的日子一天天漫长,松树和楸树等待着谁来清理。
期待与诸位母亲的重逢之日,怀念过去仰天长叹。
去完善
释义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斋居:在书斋中居住。
县斋:县学的斋房。
灏灏:水势浩大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无旁鹜的闲适生活。
曷谓:为何说。
都缘:都是因为。
世母:父亲的后母。
舍我归:离世的意思。
屈指:屈指计算。
忧吾老:担心我老去。
草草:形容心烦意乱的样子。
大人:对父母尊长的敬称。
月云忌: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的忌讳之日。
儿褓:婴儿的包裹。
呱呱:小孩哭声。
请丘祷:向神灵祈祷。
诸父洎诸兄:指各位伯父和兄长。
下世:去世。
吁:叹息。
失所恃:失去依靠。
涕泪:眼泪和鼻涕。
流行潦:指眼泪像水流一样流淌。
哀思:悲哀思念的心情。
动时节:触动节气的时候。
不见莲灯好:看不到美好的莲花灯。
乡居计日长:在农村生活的日子还很长。
松楸:松树和楸树,代指墓地。
倩谁埽:请谁来打扫。
诸母:几位母亲。
侍何期:侍奉的日子还有多久。
穹昊:天,这里指天地。
去完善
赏析
《元夜斋居》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元夜这一传统节日中怀念亲人、感慨时光流逝的心情。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元夜之际的所思所想,表达出他对亲人和故土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联“元夜忆年时,忘情居灏灏”,诗人以元夜为背景,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他的怀旧之情。颔联“县斋今夕居,曷谓伤怀抱”,诗人描述了自己现在的处境,即在县斋度过这个元夜,心中充满了忧伤。颈联“都缘人事非,不足年时好”,诗人感慨人事变迁,如今的元夜已经不再像往年那样美好。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亲人的回忆和思念,进一步抒发自己的哀思。如“世母舍我归,屈指忧吾老”,表达了对逝去母亲的怀念之情;“人亡不可见,此心为草草”,表现了失去亲人后的无奈与悲伤;“呱呱救婴泣,安知请丘祷”,回顾了童年时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的数联,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故去亲人的哀思和对故乡的思念。如“悲伤失所恃,涕泪流行潦”,表现了自己的悲伤之情无法抑制;“哀思动时节,不见莲灯好”,表达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诗人无法看到美好的景象,只能沉浸在哀思之中;“乡居计日长,松楸倩谁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扫祭亲人的坟墓。
尾联“诸母侍何期,念旧呼穹昊”,诗人呼唤苍天,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夜斋居》是南宋诗人薛季宣在元宵节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作于公元1174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元年。
在这一年中,薛季宣历经人生沧桑。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曾赴临安参加科举考试,虽未能及第,却因此结识了当时的文坛领袖陆游、杨万里等人,开始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家族逐渐衰落,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奔波。在这期间,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面,深感忧虑。
当时正处于南宋时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尖锐。一方面,农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另一方面,官僚腐败严重,贪污成风。这种背景下,薛季宣对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元夜斋居》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在元宵节这个本应欢乐的节日里,薛季宣却因家境贫寒而无法享受节日的喜庆氛围。他选择了斋居,以表达对世俗喧嚣的拒绝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