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二首 其一
踪迹五湖浪,生涯千尺纶。
是非宁入耳,荣辱不关身。
猎猎菰蒲暮,凄凄浦溆春。
何时共蓑笠,和雨钓青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五湖泛舟,生活充满乐趣。
世俗的是非与荣誉都与我无关。
傍晚时分,风吹过蒲草。春天的水滨一片凄凉。
不知何时才能与你共同披蓑戴笠,雨中垂钓于青蘋之上。
去完善
释义
1. 五湖:古代指东海、黄海、太湖、鄱阳湖、洞庭湖。这里用以形容浪迹江湖的漂泊生活。
2. 千尺纶:比喻钓鱼竿,这里借指捕鱼为生的生活。
3. 是非:指言论、议论。
4. 宁:副词,表示“宁可”或“宁愿”。
5. 荣辱:荣誉和耻辱。
6. 猎猎:形容风吹物动的声音。
7. 菰蒲:水生植物,菰即茭白,蒲即蒲草。
8. 浦溆:水边。
9. 和雨:伴着细雨。
10. 青苹:萍的一种,绿色,浮在水面。
去完善
赏析
《渔父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薛季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以渔民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其在水乡劳作的场景,展现了渔民们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隐逸精神。首联“踪迹五湖浪,生涯千尺纶”,描述了渔民们在五湖四海漂泊无定的生活,以及他们捕鱼生涯中辛勤劳作的画面;颔联“是非宁入耳,荣辱不关身”则表现了渔民们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心态;颈联“猎猎菰蒲暮,凄凄浦溆春”具体描绘了渔民们在蒹葭苍苍的傍晚及浦溆春色中的生活场景;尾联“何时共蓑笠,和雨钓青苹”则表达了诗人与渔民们共度渔舟唱晚、风雨共济的期望。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父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60年左右。这是薛季宣在晚年退居田园,生活趋于平静的时期所创作的。
这个时期的薛季宣,因为厌倦了官场的纷扰,选择归隐山林。他常常在田间劳作,与乡民为伍,过着简朴的田园生活。这段时间,他的心境逐渐趋于平和,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薛季宣在这种环境中寻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以悠然自得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幅田园美景。
在这个时代,南宋政权已经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尽管政权相对稳固,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许多知识分子纷纷走上隐居之路,以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薛季宣也不例外,他在诗中以渔父的形象来隐喻自己的高洁品质和独立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