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钱都官
道学从初小况雄,文光万丈吐长虹。
凌霜壮节生来劲,喷玉清诗老更工。
攀槛定须回日御,叫阍端复悟天聪。
愿公赤舄安狼疐,豳国何曾有变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道德学习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展现出英雄气概,文化的万丈光芒犹如吐出的彩虹。
在经历风霜洗礼之后,坚韧的品质更加凸显出来;而写作清丽的诗篇,年老时技艺反而更加精湛。
当你攀登上一定高度,必然会吸引到别人的瞩目,并让那些求贤若渴的人领悟到你的智慧。
希望你穿上红色鞋子,走在安定祥和的道路上,让那混乱的局面得到改观。其实,周代的豳国并没有出现过这种变故。
去完善
释义
1. 道学:指儒家学说或道家教义。这里可能指的是薛季宣的学问。
2. 小况:是“小观”的意思,即看轻、看不起。这里是说钱都官有雄才大略,但被人看轻。
3. 文光:指诗文的光辉。
4. 长虹:比喻事物气势磅礴。
5. 凌霜:形容不畏严寒,坚韧不屈。
6. 壮节:刚强的志气。
7. 喷玉:指诗文华美。
8. 清诗:清廉的诗篇。
9. 老更工:年纪虽大,但技艺更加精湛。
10. 攀槛:登上台阶,这里表示向皇帝进谏。
11. 回日御:召回前日的车马。这里表示希望皇帝重新起用有才干的人。
12. 叫阍:叩击宫门,求见皇帝。这里表示劝谏皇上。
13. 天聪:天子的明智。
14. 愿公:祝愿您。
15. 赤舄:帝王之鞋,这里代指皇帝。
16. 安狼疐:使豺狼却步,这里表示治国之道。
17. 豳国:古国名,位于今中国陕西省彬县一带。
18. 变风:指《诗经·国风》中的部分篇章,这些篇章中反映了民间的疾苦。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诗歌与道德哲学之间紧密关系的诗。诗人首先以道学的立场为出发点,强调文学的博大精深和磅礴气势。接下来,他描绘了那些气节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物形象,他们就像凌霜而立的松柏,坚定不移,充满力量;他们的诗篇像喷涌而出的清泉,清澈见底,又如雕琢过的美玉,熠熠生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那些努力进取的贤才们,他们奋发向上,如同攀爬高处的灵猿一般,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同时,诗人还提醒我们要善于倾听来自底层的声音,关注民生疾苦。最后,他希望所有人都能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于品德与艺术并重的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诗人作为一名儒家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钱都官》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即南宋孝宗乾道三年。这一年,薛季宣正值中年,他已经历了官场浮沉,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之前,他曾任江西抚州的军事判官,后因故被贬谪至湖南。在这段时间里,薛季宣对政治、军事和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南宋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而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薛季宣作为一名爱国文人,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作品,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在这首诗中,他以钱都官(指钱时)的诗作为蓝本,表达了与他相同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