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霜花
蘸染木芙蓉,深红间浅红。
锦笼烘夕照,翠袖揖秋风。
艳冶归尤物,凄凉识化工。
拒霜高节在,丹药谩成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蘸染木芙蓉,深红间浅红。
-----> 在木芙蓉上渲染色彩,深浅红色交织在一起。
锦笼烘夕照,翠袖揖秋风。
-----> 夕阳映照着华丽的鸟笼,翠袖在秋风中摇曳生姿。
艳冶归尤物,凄凉识化工。
-----> 美艳的风情归于尤物,凄凉的景象令人感慨造化的神奇。
拒霜高节在,丹药谩成业。
-----> 木芙蓉即使遇到风霜也能挺立,炼制丹药也不过是聊以谋生。
去完善
释义
1. 蘸染:指用毛笔沾取颜料进行绘画。这里指的是花朵的颜色。
2. 木芙蓉:即拒霜花,是一种秋季盛开的花卉,有红、白等多种颜色。
3. 深红:指颜色较深的红色。
4. 浅红:指颜色较淡的红色。
5. 锦笼:指华丽的鸟笼,这里用来比喻花卉的外形。
6. 烘:指烘烤,这里用来形容夕阳照射在花卉上产生的温暖感觉。
7. 翠袖:指绿色的衣袖,这里用来比喻绿叶。
8. 揖:古代的一种行礼方式,表示敬意。这里用来形容秋风拂过花卉的感觉。
9. 艳冶:指艳丽的美色。
10. 尤物:指美貌的女子,这里用来比喻美丽的拒霜花。
11. 凄凉:指悲伤的心情。
12. 识化工:指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13. 高节:指高尚的品质。
14. 丹药:指炼丹术士所炼制的药物,这里用来比喻拒绝寒冷的花朵。
15. 谩:指随便、不认真。
16. 成业:指成就事业。
去完善
赏析
薛季宣的这首《拒霜花》生动地描绘了秋日里盛开的木芙蓉的景象,同时借景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世事的看法。“蘸染木芙蓉,深红间浅红”一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花朵的色彩和层次,形象地展示了木芙蓉的美丽与繁茂。接着,诗人通过“锦笼烘夕照,翠袖揖秋风”进一步刻画了花的形态,赋予其人的姿态和情感。
“艳冶归尤物,凄凉识化工”则从植物自然生长过渡到人生态度的表达。首先“艳冶”与“凄凉”对立出现,传达出拒霜花在美丽外表下也经历着磨难与挣扎,象征着人生的复杂性和现实的不易。其次“归尤物”、“识化工”则揭示了生活中看似华丽的事物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原因,即事物皆有其存在之理,告诫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生活。
“拒霜高节在,丹药谩成业”则对拒霜花的品质进行了赞美,通过赞扬它的高尚品质和坚韧精神,表达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即使面对困境和挑战,也要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正直而有担当的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拒霜花》是南宋诗人薛季宣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季花卉的诗歌。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宋金对峙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薛季宣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受到北方金国的威胁。尽管局势紧张,但诗人们仍然坚守文化传统,用诗歌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薛季宣本人曾任地方官员,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
《拒霜花》描述了秋天的花卉拒霜花在严霜下依然盛开的景象。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象征着诗人对逆境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歌中,薛季宣通过赞美拒霜花的美丽和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坚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