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一三一

标题包含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一三一
秋风清,秋月白,秋水共长天一色。 不是心外境,亦非目前法。 可中一见便知归,平步广寒攀桂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惟一,字元明,俗姓李,号竹窗。他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主要活动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年)。 释惟一的生平事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家为僧:据《五灯全书》记载,释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天轻风阵阵,秋月皎洁无瑕,水光与天色交融成一片。 这不是外部世界,也不是眼前的事物。 有幸见到便能知道归宿,如同漫步在广寒宫摘取桂花树上的桂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秋风清:表示秋天的风清爽宜人。 2. 秋月白:表示秋天的月亮明亮皎洁。 3. 秋水:指秋天的河水或江水。 4. 长天:辽阔的天空。 5. 可中:可以之意。 6. 广寒:指月亮,因古人相信月中有广寒宫,住着嫦娥。 7. 攀桂枝:指攀折桂树的枝条。传说月亮上的桂花树有香气扑鼻的枝叶,这里寓意摘得桂花,象征获得美好事物或者成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象,诗人通过秋风、秋月、秋水以及天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广袤无垠的氛围。其中“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更是将这种氛围推向了高潮,表达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和谐。 在欣赏这幅画面时,诗人心灵达到了与自然合一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在的,既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也不是内心的主观感受。正如诗人所说:“不是心外境,亦非目前法。”这是对心灵与自然交融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追求人生真谛的决心和勇气。“可中一见便知归,平步广寒攀桂枝。”意味着只要我们能领悟到这种境界,便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如同踏上月球,攀上桂枝,实现人生的超越。整首诗既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形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一三一》,是由南宋著名僧人释惟一所创作。创作时间是公元1168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宋金对峙的动荡时期,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诗人释惟一作为一名出家人,虽然身处庙宇,但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他的诗作充满了人生哲理和佛家智慧,试图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来引导人们看破红尘,实现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对生活的超脱态度,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人生比作一场梦境,劝诫人们不要过分执着于物质世界的得失,而应该追求精神上的解脱。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是一种深刻的启示,对人们在动荡年代寻求心灵的慰藉起到了积极作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