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虞永康美功堂诗
我曾寄径城南州,果杏纂纂香浮浮。
云开千仞雪山白,月照万古沧江流。
我时未得江山意,但爱高明甲西州。
十年重来是邪非,独觉真意烂不收。
虞侯著堂发幽闷,岂但清与耳目谋。
川流衮衮来不断,云物亹亹生无休。
既从静寿识至乐,复于叹逝希前修。
游人翕翕满江头,随所适处心悠悠。
童子长佩搴江蓠,女儿缝裙学石榴。
没人扬波白鱼跃,舟子竞渡苍龙摎。
田翁野妇看儿戏,咏归山暝风作秋。
固亦有志感时节,欲起湘累问灵修。
人人得处自深浅,江山于尔无显幽。
堂上主宾亦复尔,各各会意风泠飕。
宇宙无穷本如此,我亦皓然希天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曾经走过城南的州郡,那里的果园和杏树果实累累,香气扑鼻。
云雾散尽,千仞雪山显露出来,洁白如雪;月光洒在古老的长江之上,流水不息。
那时候我还未领略到江山的美好意境,只是喜欢这位于西方的高明之地。
十年后故地重游,感觉与过去大不相同,独自品味其中的深意。
贵族们在幽静的书房里排遣烦闷,不仅仅是为了耳目之清。
滔滔不绝的江河永不间断,万千气象纷繁多样,永不停歇。
我在静寿堂里体会到了人生最大的乐趣,又在感叹流逝的时光中向往先贤的品德。
江头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心满意足地四处游玩,悠哉游哉。
孩子们身佩江蓠草,女孩们学习制作石榴裙。
没有人使江水翻滚,却让鱼儿自由跳跃;船夫们争先恐后地划船,好像驾驭着苍龙。
乡间的农民和农妇看着孩子们的嬉戏,他们咏唱着归歌,欣赏着暮色中的秋风。
固然,他们也感怀时节的变化,想要唤醒屈原的灵魂询问人生的真谛。
每个人对山水景色的感受各有不同,无论是深是浅,江山依旧在那里静静地等待。
堂上的主人与宾客也如此,各自领会风中的凉意。
宇宙浩渺无际本就如此,我也希望能沐浴在清风之中,畅享天空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寄径城南州":指作者曾经短暂地居住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的地方。
2. "果杏纂纂香浮浮":描述成都地区丰富的果木资源,以及其香气四溢的情景。
3. "云开千仞雪山白":这里借用了杜甫的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形容远处的雪山之景。
4. "月照万古沧江流":描绘夜晚明月高悬,照耀着源远流长的大江。
5. "高明甲西州":表达作者喜欢居住在高旷明亮的环境,也指其所居住之地的高地风光。
6. "十年重来是邪非":指作者多年后再次来到这个地方。
7. "烂不收":指十分明显、无法掩盖的事物或情感。
8. "虞侯著堂发幽闷":虞侯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这里代指地方长官;"发幽闷"是指心情郁闷难以排遣。
9. "岂但清与耳目谋":指此地的美景不仅使人心情舒畅,更能触动人的内心世界。
10. "川流衮衮来不断":形容江水源源不绝,滚滚东流。
11. "云物亹亹生无休":描述云雾弥漫,景观变化无穷。
12. "既从静寿识至乐":"静寿"是一种对宁静生活的理想化追求,这里表示在宁静的环境中体验到人生的极大快乐。
13. "复于叹逝希前修":感叹时光流逝,向往古人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
14. "游人翕翕满江头":描述江边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
15. "童子长佩搴江蓠":"童子"即年轻男子;"江蓠"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描写年轻人手持江蓠的形象。
16. "女儿缝裙学石榴":表现女子们模仿石榴花图案制作衣服。
17. "没人扬波白鱼跃":描述江中鱼儿在水中跳跃的景象。
18. "舟子竞渡苍龙摎":"舟子"是船夫的意思;"苍龙摎"指的是龙头高昂的龙舟,这句表达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
19. "田翁野妇看儿戏":描写田间百姓观看儿童嬉戏的场景。
20. "咏归山暝风作秋":借用《诗经·小雅·采菽》中的“咏而归”一句,描述人们在黄昏的风中唱山歌回家的情境。
21. "欲起湘累问灵修":用屈原投江的典故表达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22. "人人得处自深浅":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
23. "江山于尔无显幽":表明江山之美并无显达和幽深之分,关键在于能否欣赏和理解。
24. "堂上主宾亦复尔":指宾主双方在厅堂相聚的氛围也是如此和谐自然。
25. "风泠飕":形容微风吹拂的凉爽感觉。
去完善
赏析
《和虞永康美功堂诗》是南宋诗人魏了翁的作品。诗人在经历了十年的沧桑变迁后,重访故地,不禁感慨万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风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及宇宙的深刻理解。
开篇两句,作者以曾经游历的南方城市为背景,展示了果杏繁茂、香气四溢的景象。接着,他通过描绘云开雪山的壮丽景色和月光照耀下长江流水的美景,表达了他对山河的热爱和对高洁情操的向往。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当年并未领悟到江山的深意,只是喜欢这高雅之地。如今重游故地,深感时光的流逝和自己的无知。
在虞侯修建的美功堂,诗人发现了它的深层含义。这里的川流不息,云物生动,不仅能让人的耳目享受宁静和快乐,还能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此外,诗人还提到了在此地认识到生活的乐趣,以及对过去岁月的缅怀。
接着,诗人描述了江边络绎不绝的游人,他们随性而动,内心平静。江边的孩子正在采摘江蓠,女孩子们则忙着学习如何缝制石榴裙。而船夫们则在碧绿的江水中紧张地驾舟前行,激起白色的浪花。农夫和农妇则在欣赏孩子们的嬉戏,感叹着秋天的到来。他们都有一种感受时光飞逝的忧虑,希望向湘江的水神询问生命的真谛。
然后,诗人指出每个人面对环境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江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既显且幽的存在。而在美功堂的主人和客人也同样如此,他们各自领会其中的意境,共享那份超脱世俗的清凉。诗人进而表达了宇宙无穷无尽的观点,希望自己也能追求更高的境界,实现天人合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美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他以历史为镜,反观自我,反思人生,并倡导回归自然,领略宇宙的无垠,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虞永康美功堂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9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一年里,魏了翁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进士。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尽管如此,魏了翁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领土被金国占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魏了翁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