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四首 其三
抉出达磨眼睛,作泥弹子打人。
海枯彻过底,波浪拍天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挑出达摩祖师的眼珠子,做成泥巴弹珠来打人。大海干涸见底,波浪拍击天边的高空。
去完善
释义
1. 达磨: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2. 眼睛:即心眼。这里比喻禅宗心法。
3. 泥弹子:比喻谬误的说法。
4. 海枯:海水干涸,形容时间漫长。
5. 彻:完全,从头到尾。
6. 底:底部。
7. 波浪拍天:形容波涛汹涌,比喻事物起伏变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的公案、比喻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宗教精神的独特理解和领悟。诗中的“达磨眼睛”指的是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智慧和眼界。作者将这种智慧比喻为“泥弹子打人”,寓意着禅宗的顿悟之道,就像泥弹一样,看似普通,却能给人带来深深的震撼和启示。
接着,诗人描述了大海的波涛汹涌,这既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百态的象征。即使海洋枯竭,露出海底的石头,但风浪依旧拍打着岸边,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伟大力量。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展示了他在表达上的高超技巧,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智慧和宗教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三十四首·其三》是南宋时期僧人释如净的一首禅诗。释如净(?-1164年),浙江瑞安人,俗姓郑,名仁浩,字良范,号如净。他曾在温州江心寺从学于灵照、妙空二禅师。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他在禅宗修行过程中所领悟到的禅意和人生哲理。
在创作此诗时,南宋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对稳定的时期。佛教禅宗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也参与到禅宗修行中来。释如净作为禅宗高僧,致力于禅宗的弘扬和传播,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在这首诗中,他以禅意为线索,通过对生活中的细微事物的观察和感悟,传达了禅宗的智慧和生活态度。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