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江百咏 其五 藏春亭
百紫千红一径深,胭脂为地粉为林。有人来问春何在,向道花间无处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小诗。原诗是古文形式,我将其译为现代白话文如下:
春天的景象如同一条通往花海深处的小路,各色鲜花竞相绽放,仿佛是用胭脂和粉色颜料铺就的花林。如果有人来询问春天的所在,我会告诉他们,在这个繁花似锦的世界里,你无处不可以看到春天的美丽。
去完善
释义
1. 百紫千红:形容春天的花儿繁多且色彩艳丽。此处用以描绘藏春亭周边繁花似锦的景象。
2. 一径深:一条小路深入其中,暗示进入藏春亭的路径蜿蜒幽深。
3. 胭脂为地粉为林:以胭脂涂抹地面,用粉黛装扮树林,形象地展示春天百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4. 有人来问春何在:有人来到这里寻找春天。
5. 向道花间无处寻:在回答来者时,告诉他春天就藏在花丛之中,但却无法具体找到它的所在,意味着春天的美好是难以捕捉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诗人通过“百紫千红”一词,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美丽画面。紧接着的“一径深”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走进春天的欣喜之情。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胭脂为地粉为林”来比喻花海,形象地描述了春天里盛开的各种花卉。而尾联则是对诗意的升华:当有人询问春天的踪迹时,诗人的回答是“向道花间无处寻”,意思是说,在这繁花盛开的春天里,春已经融入到了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里,所以说是无法寻觅到的。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郴江百咏 其五 藏春亭》是宋代诗人阮阅所创作的组诗《郴江百咏》中的一首。这首诗描绘了藏春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朝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阮阅在宋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豪放著称。在创作《郴江百咏》期间,阮阅正值壮年,才华横溢,官场生涯顺遂。他曾任郴州知州,在此期间游览了郴州的山水名胜,写下了这组优美的诗篇。
当时,郴州地区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玩。阮阅在此地任职期间,发现了许多美丽的景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因此,他选择了郴州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作为创作题材,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