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佩令
修行之士,功勤不小。
识五行、逆顺颠倒。
妙理玄玄,玉炉中、龙蟠虎踞,金鼎内、炼成至宝。
阳神雕体,杳杳冥冥,刹那间、游遍三岛。
出入纯熟,按捺住、别寻玄妙。
合真空,太虚是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潜心修炼之人,付出诸多努力。
他们懂得五行相生相克之道,能够运用自如。
其中的奥秘深不可测,他们在炼丹炉中操控龙虎,金鼎内锻造出神奇之宝。
阳神脱胎换骨,瞬息之间遨游仙岛。
自由出入,渐渐领悟到更深层次的神秘。
最终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方才大功告成。
去完善
释义
1. 修行之士:指修道的人。
2. 五行: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称为“五行”。这里指修炼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3. 逆顺颠倒:指在修炼过程中,要理解并掌握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规律,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 妙理玄玄:形容修炼的奥妙道理非常深奥。
5. 玉炉、龙蟠虎踞、金鼎:均为修炼过程中使用的器具或象征物。
6. 阳神雕体:道家修炼的一个目标,指通过修炼,使人的精神和肉体达到和谐统一。
7. 三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个仙岛,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这里用来象征修炼的理想境界。
8. 合真空:指修炼的最高境界,即与天地合一,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
9. 太虚:指广阔的天空或宇宙。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道教修炼的诗词。词中描绘了一位修行之人在道家的五行理论指导下,通过辛勤的努力修炼身心,达到“杳杳冥冥”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他将阳神修炼得更加纯粹,并在一瞬间游历了蓬莱等仙境。他熟练地出入仙境,寻找着更高深的玄妙之道。最后,他融合到太虚之中,达到了修行的最高境界。这首词不仅赞美了道家修炼的神奇,也传达了对人生超越世俗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解佩令》是宋代词人张伯端的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127年间的宋朝时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追求“文治教化”的精神风尚盛行,许多知识分子纷纷以诗、词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慨。
在这个时期,张伯端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曾入仕为官,但由于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最终选择辞官归隐。这使得他在创作这首《解佩令》时,将个人经历融入其中,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无奈与感伤。
此外,当时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张伯端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的词中也反映了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期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墨,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综上所述,《解佩令》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宋代的文化氛围、词人的个人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首词的独特韵味和价值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