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二八谁家姹女
二八谁家姹女,九三何处郎君。自称木液与金精。遇土却成三姓。
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结欢情。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仑峰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两句古文的意思是:“在哪个家庭里有那位28岁的美丽女子?又是哪里的年轻男子在寻找他?他们说是木液和金精的结合体,但遇到土壤时却成为了三姓。”
然后这段文字里隐藏了一段爱情故事:这对恋人就像金银一样珍贵,但是当他们遇到对方之后,就好像遇到了泥土,于是他们开始结婚并拥有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爱情如此美好,如同乘坐了神仙的车(即传说中的河车)一样令人羡慕,而他们的爱情也永不停止,像那登上昆仑山的神仙。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西江月·二八谁家姹女》是北宋词人张伯端的一首词。词中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展示了炼丹过程中的喜悦和艰辛。上阕描述了道教炼丹的基本材料——姹女(丹砂)和郎君(铅),它们在相遇时产生神奇的变化,形成三姓。下阕则描绘了在“丁公”的引导和锤炼下,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将炼丹的过程推向高峰。河车指代炼丹过程中所产生的水银,需要不断推动,最终达到昆仑峰顶,象征炼丹的最高境界。整首词寓意着修炼者在磨砺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从而达到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江月·二八谁家姹女》是北宋时期张伯端创作的一首词。张伯端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词这种文学形式在当时非常流行。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墨客们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尝试,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张伯端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在这段时间里,张伯端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为直言敢谏,最终被贬谪至偏远地区。这段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复杂,也促使他更加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首词中,张伯端以“二八谁家姹女”为题,描绘了青春少女的活泼可爱和纯真无邪。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在词的末尾,他写道:“借问竹西亭畔,而今何在?”这是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