蚬子和尚赞
得恁么自在,得恁么快活。
古庙当丛林,捞波作衣钵。
脚头到处江天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样自由,这样快乐。古老的寺庙坐落在丛林中,在水中捕鱼作为日常生活的来源。脚步所至,江河辽阔。
去完善
释义
1. 得恁么自在:"得恁么"是方言词汇,意指如此、这样;“自在”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句话整理解释为:过得如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2. 古庙当丛林:"古庙"是指古老的寺庙;"丛林"本意指的是茂密的树木,这里比喻佛法昌盛的佛寺。这句话整理解释为:把古老的寺庙当做佛法昌盛的佛寺。
3. 捞波作衣钵:"捞波"是指获取生活所需;"衣钵"原指佛教中师徒间传授的袈裟和锡杖,这里比喻生活的必需品。这句话整理解释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生活的必需品。
4. 脚头到处江天阔:"脚头"是指脚步所至的地方;"江天阔"是指宽阔的江河与天空相连的景象。这句话整理解释为:无论脚步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江河与天空相连的壮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僧人形象。诗中描述了他的生活环境,如古庙和丛林,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如在江河之上捞取食物作为日常所需。这种生活让诗人感到宽阔的视野和广阔的天地。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蚬子和尚赞》是宋代诗人释了惠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即宋代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诗歌领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苏轼、辛弃疾等。
在这个时期,释了惠作为一位僧人,对佛教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他的生活充满了宗教色彩,经常出入寺庙,与其他僧侣进行佛法交流。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民生,为百姓解决困难。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精神。
在《蚬子和尚赞》这首诗中,释了惠通过对蚬子和尚的赞美,表达了他对佛家弟子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借此抒发自己对人生、命运和信仰的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坚守信仰、勇敢面对困境的高尚形象,展现了释了惠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