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雪窗惠诗
窗以雪为名,窗中人亦清。
听无多淡话,含不尽幽情。
世态秋云薄,吟怀霁月明。
似闻藏古砚,石眼可曾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户因雪而名,窗户里的人也显得清爽。
听到的都是平淡的话语,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情。
世事如秋天的云彩一般变幻无常,而我满怀豪情如同雨后天晴的明月。
好像听到了藏着的古砚声,那是我心间的石头眼睛,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去完善
释义
1. 窗以雪为名:"雪窗"指的是窗户上覆盖着雪花,此处借指诗人王雪窗的住所或书斋。
2. 听无多淡话:"淡话"是指轻松的话题,这里表示在诗人的生活中,听到的大多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3. 含不尽幽情:"幽情"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这里表示他的内心有着丰富的感情,无法完全表达出来。
4. 世态秋云薄:"秋云"在这里象征着世事的无常和虚幻,"薄"则意味着这种无常和虚幻感更为明显。
5. 吟怀霁月明:"霁月"是指雨后天晴时的明月,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心情明朗,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怀。
6. 似闻藏古砚:"古砚"是一种古老的砚台,这里暗示作者可能有一个珍贵的藏品。
7. 石眼可曾晴:"石眼"是砚台的一个部分,这里的"晴"是指砚台被擦拭干净,"可曾晴"则是在询问这方古砚是否已经被清理干净。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诗人与友人之间互相唱和的诗作。诗人陈郁以“答”的形式回应友人王雪窗的赠诗,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诗歌的共同热爱。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雪、窗、秋云、霁月等,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窗以雪为名,窗中人亦清”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雪花飘落在窗户上,窗内的人也显得格外清秀。这里,诗人以“雪”为窗命名,既形象地描绘了窗外的雪景,又巧妙地暗示了窗内人的品质——清高脱俗。这种表达方式富有诗意,令人陶醉。
接下来,诗人通过“听无多淡话,含不尽幽情”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他们的友谊和共同兴趣。尽管他们之间的交谈并不多,但彼此心领神会,含蓄地表达了无尽的深情厚谊。这种深厚的感情,如同琴瑟和谐,无需过多的言语,便能相互理解。
然后,诗人又以“世态秋云薄,吟怀霁月明”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感慨和自身的情怀。他认为世事如同秋天的云彩一样淡薄,而自己的心情却在诗歌中得到慰藉,仿佛沐浴在晴朗的夜晚月光之中。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理想追求。
最后,诗人以“似闻藏古砚,石眼可曾晴”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怀念。他想象着友人所珍藏的古砚,那石眼中的光泽犹如晴天的阳光一般耀眼。这里,诗人通过古砚这个意象,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和对他们昔日欢聚时光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答王雪窗惠诗》,是南宋诗人陈郁所著。诗的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社会动荡的时期。
陈郁作为南宋文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波折。他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在官场上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尽管如此,陈郁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他一直坚持创作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在陈郁生活的年代,南宋王朝在北方金国的压迫下,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文人墨客们在这种环境下,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陈郁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他以诚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