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永康昌年
公不登台省,犹宜立内朝。
如何百里县,更以一身遥。
俗悍须宽理,年丰在政调。
清秋送卓茂,目断马萧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公若不涉足高层权力机关,仍可在内朝任职有所作为。
何以一个百里的县官,还要离乡别井到远方就职呢?
百姓习俗剽悍需要宽厚治理,丰收之年需政治调控得当。
清秋时分送走贤良如卓茂之人,目光所及只见马队远去,风声萧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登台省:指进入中央政府任职。台省是唐宋时期中央政府的官署之一,这里借指中央政府。
2. 立内朝:指在朝廷中担任职务。
3. 百里县:指距离京城较远的县份,这里指陈永康昌年的任职地点。
4. 一身遥:形容距离遥远,这里指陈永康昌年离京赴任的距离。
5. 俗悍:指地方风俗彪悍。
6. 宽理:对民间纠纷从宽处理,表现出宽容的态度。
7. 年丰:农业丰收的年景。
8. 政调:政治措施,指治理地方的策略。
9. 清秋:秋天,这里指送别的时间。
10. 送卓茂:指送别陈永康昌年。卓茂,东汉时期的著名儒者,曾任高密侯相,这里借指陈永康昌年。
11. 马萧萧:形容马匹行进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苏泂写给友人陈永康的一首送别诗。首先,“公不登台省,犹宜立内朝”表达的是虽然友人没有登上显要职位,但他依然在内朝有所建树,体现出他的才华和品德;其次,“如何百里县,更以一身遥”是说友人被任命为百里县的官员,远离家乡,体现出现实中的无奈与不公;接下来,“俗悍须宽理,年丰在政调”揭示出当地风俗悍悍需要宽厚的治理方式,而年成丰收则取决于政治调控的得当与否;最后,“清秋送卓茂,目断马萧萧”则以春秋时期卓茂的故事来形容此次送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期许和担忧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