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司马提举画鹰
旧读少陵句,今观司马鹰。
风云千变化,天地一飞腾。
侧目看枝鸟,回身掣臂绳。
何由饮西颢,真逐羽毛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重温杜甫的诗句,现在欣赏司马迁的雄才。
风云变幻莫测,天地间奔腾不息。
斜眼看枝头的小鸟,转身抓住手臂上的绳子。
如何才能饮于西方的曙光,真正跟随羽翼攀升?
去完善
释义
1. 少陵:指杜甫,这里引用了他的诗作《画鹰》。
2. 司马提举:指画家司马光。
3. 风云千变化:比喻画面的景象壮观,如风云变幻。
4. 天地一飞腾:形容画中鹰的雄壮威猛之态。
5. 枝鸟:画中的其他鸟类。
6. 回身掣臂绳:描绘出鹰欲挣脱束缚,展翅高飞的动态画面。
7. 西颢:西方的太空,这里代指天空的高处。
8. 真逐羽毛升:表达作者期望自己也能像鹰一样,追求理想,实现人生的升华。
去完善
赏析
诗人苏泂在这首《题司马提举画鹰》中,借描绘鹰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在风云变幻的世间有所作为,追求展翅高飞的境界。诗的前两句,苏泂提到杜甫的诗句和自己的画作,点明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接下来的四句,“风云千变化,天地一飞腾。侧目看枝鸟,回身掣臂绳。”通过对鹰在不同环境和动作下的描绘,展现了鹰坚韧、勇猛的精神风貌。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希望如同鹰一样遨游天际,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愿望。整首诗既赞扬了鹰的力量与精神,又寄托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司马提举画鹰》是南宋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咏鹰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宋与金国南北对峙的历史背景下。当时宋室南渡已有半个多世纪,江南地区相对安定,文人墨客得以寄情山水,切磋技艺。
在这个特殊时期,苏泂出生于书香世家,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曾任江苏镇江府观察推官等地方官员,后因战乱被罢免,流寓浙江钱塘等地。苏泂见证了南宋政治的腐败、战乱的频繁以及民生的疾苦,这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创作《题司马提举画鹰》时,苏泂正身处晚年,深感自己一生未遇明主,壮志难酬。但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寄情书画,结交好友,探讨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在这首诗中,他以画鹰为题,借鹰的勇猛威武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