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庆善提刑罢官过建康惠诗和答
若人儒林秀,俊声自孩提。
振鬛日千里,众眼惊月题。
盍登要路津,献纳苏黔黎。
聊乘使者车,枳棘非鸾栖。
戢翼下吴会,客路秋风凄。
弭帆江之濵,归梦先苕谿。
寄傲水南北,忘怀玉东西。
况乃味禅悦,已知昔途迷。
坐笑老婆禅,杖拂劳提撕。
祗应浩然气,中宵吐虹霓。
功名傥来遇,未免云衢跻。
秖今宠辱际,渊澄看旋鲵。
龙钟秣陵守,短髪那胜箆。
邂逅见亹亹,野鹤羞凡鸡。
言句谢筌栰,未易穷端倪。
归来见詹尹,宁复问突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果一个人堪称才子,他从小就表现出优秀的才华。他犹如一只威风凛凛的骏马,日行千里,令众人瞩目。为什么不在重要的岗位发挥作用,造福百姓呢?也许他会暂时屈身于卑微的职位,但这不是凤凰应有的栖息之地。后来他来到江浙一带,虽然客途艰辛,但心中的梦想始终坚定。他想借着此次机会回到故乡,回归心灵的寄托。他希望能在五湖四海之间,忘掉那些名利纷争。更重要的是,他已经领略到了禅宗的智慧,明白了曾经的困惑和迷惑。他对那些执着于权力的人报以嘲笑,因为别人需要费尽心机,而他只需凭借自己的浩然之气,就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虽然功名总是伴随着人生的起伏,但他明白这一切终究会过去,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在他遇到困扰的时候,他总是能保持平静如水的心态,静观事态的发展。当他在南京遇到一位看似普通的老者时,对方的才华与德行让他深感羞愧,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失去斗志的公鸡。对方的话语充满智慧,令人难以捉摸。当他回到家乡见到詹尹先生,已经不再关心世俗的名利了。
去完善
释义
1. 洪庆善提刑罢官过建康惠诗和答:此诗为张守写给洪庆善的赠答诗,洪庆善担任提刑一职时被罢免,路过建康时作诗相赠。
2. 儒林:古代指士大夫阶层。
3. 孩提:孩童时期。
4. 振鬛日千里:比喻才能出众,才华横溢。
5. 月题:古代诗文中常用词语,形容美好的事物。
6. 要路津:重要的职位或地位。
7. 献纳苏黔黎:为百姓谋求福利。
8. 使者车:指官员的车马。
9. 枳棘非鸾栖:枳棘喻指艰难的环境,此处表示官员虽有才能却难以施展。
10. 戢翼下吴会:戢翼,收敛羽翼,形容退隐;吴会,指江苏一带地区。
11. 客路秋风凄:描绘旅途中的情景。
12. 弭帆江之濵:弭帆,停泊船只;江之濵,江边。
13. 归梦先苕谿:诗人想象自己回到家乡的心情。
14. 禅悦:佛教用语,指通过禅修得到的喜悦。
15. 昔途迷:对过去的道路感到迷茫。
16. 老婆禅:对世俗事务的态度。
17. 提撕:提醒,劝诫。
18. 浩然气:刚正不阿的气节。
19. 云衢跻:登上仕途的高峰。
20. 渊澄:深潭清澈,比喻为人正直无私。
21. 旋鲵:一种鱼类,形象地描绘出官场的纷争。
22. 龙钟:形容年老体弱的样子。
23. 短髪那胜箆:头发稀疏无法梳理。
24. 邂逅见亹亹:偶然相见时的交谈。
25. 野鹤羞凡鸡:比喻彼此之间的才华差异。
26. 言句谢筌栰:表达诗句的韵味深远。
27. 未易穷端倪:不容易理解其中的意境。
28. 归来见詹尹:回来时见到詹尹。
29. 宁复问突梯:不需要过分追求圆滑世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选择的诗歌。诗人首先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儒生形象,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声誉。然而,这位儒生并没有选择走上仕途,去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而是选择了退居幕后,过着闲适的生活。
诗中提到,这位儒生曾去过很多地方,领略了各地的风光和文化。他在旅途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体验到了禅意的愉悦。他认为这些经历让他明白了过去的迷惑,也让他更加珍视当下的生活。
诗中还提到,这位儒生的才华和气质令其他人相形见绌,他的从容和豁达让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感到羞愧。诗人认为,这位儒生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是他最值得学习的品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儒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诗人认为,这位儒生的人生选择虽然看似平凡,但却充满了智慧和勇气,这是一种值得尊敬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洪庆善提刑罢官过建康惠诗和答》是宋代诗人张守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94年前后,正值宋哲宗在位期间。在这个时期,张守以知枢密院事的身份参与朝廷的政事决策。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宋王朝虽实现了政治统一,但外患频繁,边疆战事不断。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官员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如苏轼、苏辙等文人。他们主张改革积弊,振兴国家,但在现实中却遭遇挫折。
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洪庆善提刑罢官过建康"指的是洪庆善因为直言上谏而被贬谪的事情。诗人张守在此表达了对洪庆善的敬意和支持,同时也隐含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无奈。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以及对正直臣子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