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舍弟舒啸亭
不羡高门聫甲乙,欲傍林泉老蓬荜。
田间筑室路三杈,亭子荫茅簷四出。
春霖竹牖上蜗牛,夏夜藜床吟蟋蟀。
茅亭虽小容舒啸,丘壑胸中故超轶。
晨窗晚迳足披风,细柳修篁长障日。
闭关已作柴桑趣,况有腴田供种秫。
客来共醉瓮头春,长啸一声百忧失。
遥想妖氛纒象魏,忍见风尘侵警跸。
勿忧苏门真避世,要似武侯时抱膝。
我纡郡绂病且衰,欲报君恩老无术。
簪裳未觉柴栅殊,鼓吹殆与池蛙一。
簿领几回迷老眼,况复伸眉纵狂率。
已慙成瑨功曹谚,空忆刘琨胡骑逸。
遐想东臯落成处,欲往从之足双桎。
梦君琢句俯清流,春草池塘到诗律。
便应投绂赋归来,肯待子平婚嫁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需要羡慕豪门贵胄的身份地位,只想在林泉之下度过平凡的一生。
在乡间盖一座小屋,小路通往三叉路口,茅屋旁边有一个四角亭子。春天的雨水打在竹窗户上,小蜗牛在上面慢慢爬行;夏天的夜晚,躺在草席上听着蟋蟀的鸣叫。虽然这个小亭子不大,却足以让我尽情地抒发豪情壮志。
每天早上打开窗户,傍晚散步在小径上,感受微风拂面;柳枝和竹子成为了遮挡阳光的天然屏障。如今已经过上了田园生活,而且还有肥沃的土地供我种植高粱。有客人来时,我们可以一起品尝自酿的美酒,畅快地歌唱,将所有烦恼抛诸脑后。
想到京城里的混乱局面,真是让人痛心疾首。请不要担忧我在山野之中的避世之举,我会像诸葛亮一样时刻关注国家大事。
我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纷扰和疾病的折磨,想要为国家尽忠,却发现自己老了,无力再有所作为。穿着朝服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与这茅屋有什么不同,反而觉得自己如同池塘边的青蛙一般。面对繁琐的文书工作,我的眼睛都已经看不清了,更何况放纵自己的豪放与狂妄。
我已经感到羞愧难当,因为成瑨对我的评价成了别人的笑柄,只剩下刘琨的忠诚形象还留在心间。我渴望能够去东皋看看那刚刚建成的房子,双脚却被束缚住了。梦见你在清澈的溪流旁低声吟诵诗句,那一瞬间仿佛所有的诗意都涌入了春草池塘。
我应该放弃官职,回到家乡,而不是等到子平完成婚姻大事。
去完善
释义
1. 高门: 古代指世家望族。
2. 蓬荜:用蓬草和荆条编织成的门户,形容贫穷人家。
3. 三杈:道路分岔的地方。
4. 甲: 一种天干,这里可以理解为第一等。
5. 林泉:树林和泉水,常用来指代清幽的隐居之地。
6. 竹牖:竹制的窗户。
7. 柴桑:此处指乡野田园的生活情趣。
8. 秫:高粱。
9. 瓮头春:酒名。
10. 妖氛:怪异的气息或氛围。
11. 象魏:古代宫殿的门阙,这里借指朝政中枢。
12. 避世:远离世俗纷扰。
13. 苏门:即苏门山,位于河南省新乡市。
14. 柴栅:用树枝和竹片编成的篱笆。
15. 鼓吹:古代的管弦乐队。
16. 池蛙:青蛙。
17. 簿领:官府文书。
18. 伸眉:舒展眉头,表示心情舒畅。
19. 成瑨功曹:指的是汉朝的成瑨被任命为南阳太守的事例,他因直言劝谏而受到皇帝的赞誉。
20. 刘琨胡骑逸:刘琨,西晋将领,曾任并州刺史。在胡人入侵中原时,他在并州坚守阵地,抵抗胡人的侵略。
21. 东臯:水边的高地。
22. 投绂:脱下官服,放弃官职。
23. 赋归:辞官回乡。
24. 子平:孟敏的字,字子平,传说他辞官回乡。
25. 春草池塘:出自古诗“春草池塘处处佳”,描述的是自然美景。
去完善
赏析
《题舍弟舒啸亭》:诗意盎然,描绘了隐逸生活的悠然自得。首联点明诗人不羡豪门,甘愿在乡村度过一生;颔联描述了简陋的居室和田间景色;颈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夜晚的宁静;尾联表达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心境,同时寓含着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舍弟舒啸亭》是南宋诗人张守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当时金国已经灭掉了北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但由于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崛起,国家依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在这个时期,张守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尚书郎、知州等职,后来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贬为地方官。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也使他在文学创作上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创作《题舍弟舒啸亭》时,张守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舒啸亭周围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弟弟的关爱和期望。他希望通过这首诗,让弟弟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张守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还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兄长的关爱和责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