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大光邀同赋墨梅花 其四
墨白何妨俗眼疑,写真妙处足天机。
横斜疏影黄昏月,貌尽西湖处士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话译文:墨白的画技,即使世俗之人也不禁疑惑,它如何能描绘出如此美妙的画面,充满了天然之趣。那枝叶稀疏、疏影横斜的画面,仿佛是夜晚的月亮映照出来的,这恰恰充分展示了西湖隐士的诗情画意。
去完善
释义
【墨白】指水墨画中的白色,此处指代墨梅花的白色花瓣。【何妨】不妨,即使这样也可以。【俗眼疑】普通观众可能会觉得奇怪或质疑。【写真】描绘真实的事物,这里指画画。【妙处】精妙的地方,这里指画家的高超技艺。【足天机】完全来自天然的奥妙,形容艺术技巧高超。【横斜疏影】形容梅花的枝杈横斜,树影稀疏。【黄昏月】描述夕阳西下,月亮升起时的景象。【貌尽】完全展现了……的面貌。【西湖处士】指宋代诗人林逋,他在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上过着隐逸生活,以咏梅诗著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墨梅花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首句“墨白何妨俗眼疑”暗示了世人对墨梅花的质疑,但诗人却对此毫不在意,坚信自己的审美观。接下来的“写真妙处足天机”强调了画家在描绘墨梅花时,巧妙地捕捉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将之呈现在画卷上。
而“横斜疏影黄昏月”一句,则通过描绘墨梅花的形态,赋予了画面一种深沉的意境。最后一句“貌尽西湖处士诗”更是巧妙地将墨梅花的形象与西湖的美景相融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了艺术感染力的咏物诗,让人不禁沉浸在对墨梅花之美的欣赏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席大光邀同赋墨梅花 其四》是宋代诗人张守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54年,当时宋朝正处于北宋时期,经济文化繁荣,文人墨客盛行。
在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张守正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之职,作为朝廷重臣,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然而,他在晚年却因卷入权力斗争而被贬谪至江西九江,这让他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同为贬谪的苏轼,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常常一起游山玩水,写诗唱和,互相切磋文学技艺。在他们的交往过程中,张守对苏轼的人品和才情颇为赞赏,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
在这个时期,宋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文人之间的交流也较为频繁。张守作为一个富有政治抱负的文人,他的诗作往往蕴含着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与好友们共同创作的这首《席大光邀同赋墨梅花 其四》,表达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