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兰室

标题包含
兰室
分得骚人九畹香,时人不服更幽芳。 小窗低户维摩室,苒苒奇芬春昼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守,字子固,号儋州,河南开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守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中进士,历任州县官职。靖康之难后,随宋高宗南渡,历任尚书郎、给事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分得骚人九畹香:从诗人那里得到了这独特的香气。 时人不服更幽芳:时间过去,人们仍然不欣赏它那独特的幽香。 小窗低户维摩室:在这小窗和矮门的房间里(指诗人书房)。 苒苒奇芬春昼长:春天白天漫长,那奇特的花香渐渐飘散。
去完善
释义
1. 兰室:指书斋或读书处。 2. 张守:即张守约,字子固,为南宋学者,有《道乡集》传世。 3. 骚人:文人墨客的雅称,出自《离骚》,屈原的作品之一。 4. 九畹:古代田地面积单位,一畹为一百亩,九畹为九百亩,此处以九畹来形容兰花繁多茂盛。 5. 时人:当下的人。 6. 不服:不赞同,不接受。 7. 维摩室:源自佛教经典《维摩经》,是形容书房清雅高洁之处。 8. 苒苒:表示事物缓慢变化的样子。 9. 奇芬:奇特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兰室》是宋代诗人张守的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兰花的高洁、幽雅和香气四溢的特点。首句“分得骚人九畹香”以屈原比喻兰花,暗示兰花的品质和节操之高;第二句“时人不服更幽芳”则表现了兰花不迎合世俗,保持自身芬芳的品质。接下来的两句“小窗低户维摩室,苒苒奇芬春昼长”通过对窗户和春日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兰花在春天的生命力与持久芬芳。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将兰花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室》是南宋著名诗人张守的一首描绘幽静环境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距离北宋灭亡不过几十年。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沉浸在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之中。 作为南宋官员,张守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受到了排挤,他的宦途并不顺利。然而,他并没有因为个人的挫折而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在创作这首《兰室》时,他或许正身处幽静的书房,反思自己的经历和现实的问题。 在诗中,他以“兰室”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同时,他也暗示了在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下,依然有像兰花一样纯洁、高雅的人存在,他们是社会的希望和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