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秦楚材使高丽

标题包含
送秦楚材使高丽
齑盐太学鬓先秋,乘兴聊为漫汗游。戏把汉旌行绝域,不因邛竹取封侯。波神侑饮鲸翻鲙,海雨催诗蜃吐楼。不独鸡林传好句,会看弭楫上瀛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守,字子固,号儋州,河南开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守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中进士,历任州县官职。靖康之难后,随宋高宗南渡,历任尚书郎、给事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古老的学堂里,我们的头发已经变得苍白如秋霜。趁着兴致正浓,我们四处漫游。曾经带着汉朝的旗帜前往遥远的地方,并不只是为了求得封侯。海洋之神为我们斟酒,鲸鱼在翻腾中分享着美食;海上的风雨催促我们写诗,而美丽的楼阁如同海市蜃楼般出现。不仅仅是朝鲜的朋友们会欣赏这些美好的诗句,最终我们会一起登上那神秘的瀛洲。
去完善
释义
《送秦楚材使高丽》是宋代诗人张守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齑盐太学:齑盐指切碎的咸菜;太学指古代国家设立的大学,这里指代文人的清苦生活。 2. 鬓先秋:形容头发变白。 3. 乘兴:即兴,随机应变。 4. 漫汗游:漫游无目的。 5. 戏把汉旌:戏用汉代的旌旗。 6. 邛竹:古蜀国的特产,产于邛崃山,用以比喻珍贵的事物。 7. 封侯:古代君主对臣子的奖励,分封土地以供其享有的尊荣地位。 8. 波神侑饮:海神也加入宴会,这里形容宴会的热闹气氛。 9. 鲸翻鲙:鲸鱼在海中翻腾,这里的“鲙”指切成薄片的鱼肉,用来比喻壮观的景象。 10. 海雨催诗:海边的雨水激发写诗的灵感。 11. 蜃吐楼:海市蜃楼般的奇异景象。 12. 鸡林:朝鲜半岛的古称。 13. 弭楫:停船靠岸。 14.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描述主人公的处境与心态,齑盐太学,表明他生活清苦,靠吃咸菜度日;鬓先秋,形容其满头白发,岁月已老。这个形象却始终保持豁达的心态,以“乘兴”一词表达了豪放的心情。因此,即使潦倒于太学之中,也不忘纵情遨游,正是此心不改的精神寄托。 颔联:诗人借汉旗的意象表达自己的使命,他以戏谑的态度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这种昂扬的斗志远胜于寻常追求封侯者的意愿。而在海边异域之地,诗人从海鲜、海雨等元素中寻求灵感,激发出他的创造力,使得诗歌成为另一个现实世界中的存在。 颈联:波神侑饮和鲸翻鲙,将海的巨大威力融入诗歌中,展现波涛汹涌的大海景象。海雨催诗暗示着诗人身处的环境虽恶劣,但他的才情和诗句却能像风雨后的蜃楼般浮现出来。 尾联:诗人坚信他的作品定能被世人传颂,正如鸡林(指韩国)这个国家也会对他的作品产生共鸣。而最终,当他回到中原故土时,人们会用美好诗句赞美他的归来,象征着他的人生价值得到最高的肯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嘉靖年间,时局动荡,倭寇肆虐。此时的江南水乡,繁荣犹在,而厚重的历史底蕴又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种背景下,著名文士张守挥毫泼墨,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送秦楚材使高丽》:“马度樱花出禁城,长亭无寐听江声。禅灯定忆江天雨,乡梦频惊客枕风。东鄙树榆非昔盛,西方佛竺有遗氓。御题诸岛峰峦里,看剑归来袖手行。” 这首诗作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当时张守任南京国子监祭酒。这一年,倭寇威胁沿海地区,沿海百姓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为了抗击倭寇,朝廷派遣秦楚材为正使,出使高丽,希望借助高丽的海上力量共同抵御倭寇。秦楚材启程之际,张守作为朋友,为他送别,写下此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