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范寥孟冬大阅之什
承平不用卫与英,赤子频弄潢池兵。
猰貐向恃七闽险,彗孛欲翳三辰明。
吾皇南顾念凋瘵,旧臣虽老堪一行。
奉诏褰帷问疮痏,一意摩拊无他营。
尔来松溪扫遗孽,卒岁不复枹鼓鸣。
九农丰登四郊静,孟冬大阅张军声。
摩天金鼓动霜晓,井钺色正参旗横。
羽箭犀利七札薄,铁骑驰突一鸟轻。
战士人人逞骁俊,猛将一一怀忠精。
吾军如此粗可用,纵有绿林何足平。
独公之家雄洛京,人物接武多名卿。
天涯邂逅见典刑,岂止一善宜盱衡。
胸中韬钤想余事,笔下文采常知名。
登塲纵观重感慨,那得万骑听使令。
通和强敌固下策,自古三王犹有征。
得君耆艾将神武,定看却敌贤长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国泰民安,无须自卫与英名,黎民百姓对兵戈之事很是频繁。
七闽之地向来险峻无比,如同恶兽一般;天空中的星辰也显得昏暗不明。
皇上体恤民间疾苦,关心南方民生,尽管我等老臣已然年迈,但仍愿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应诏而去,抚慰百姓,一心为国,并无他求。
经过治理,松溪一带再也没有遗留的祸患,一年到头再也没有听到战争的鼓声。
丰收在望,四野安宁,军队声威浩大,雄姿英发。
秋末阅兵,红旗飘飘,战鼓咚咚,如同霜晓时分的振奋人心之曲。
弓箭锐利无比,射程远及千军万马;铁骑奔腾,无人可挡。
战士们个个勇不可挡,猛将们满怀忠诚。
有这样的军队,哪怕江湖贼寇又算得了什么?
你的家世显赫,京都第一;你的人品也是无人能比,皆是名流。
天各一方,却能相逢,足见你我缘分深厚。
你的心中满是军事韬略,这是你不懈追求的事情;而笔下才华横溢,更是闻名遐迩。
一同登上阅兵场,感触颇多,只恨无法亲自带兵上阵,指挥大军。
通和强敌,固然是下策,但自古以来,三皇五帝也要用兵出征。
能得到像你这样的耆宿名将,神武非常,我们一定能看到你将敌人击败,就像长城一样稳固不可摧。
去完善
释义
1. 承平:指太平时期。
2. 卫与英:指两位名将。这里可能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卫青和唐朝名将英公李勣。
3. 赤子:人民。
4. 潢池:指民间混乱的状况。
5. 猰貐:古代传说中的猛兽,比喻残暴的人或势力。
6. 彗孛:彗星,这里指不祥的征兆。
7. 三辰:日、月、星,泛指天空星辰。
8. 南顾:指皇帝的关怀。
9. 凋瘵:贫弱的状况。
10. 旧臣:指经验丰富的大臣。
11. 一行:指尽一份力。
12. 奉诏:遵照皇帝命令。
13. 褰帷:揭开帘幕,形容进行调查。
14. 疮痏:指灾难。
15. 摩拊:抚摸,抚慰。
16. 无他营:没有其他的打算。
17. 松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福建的一处地方。
18. 扫除:清除。
19. 遗孽:留下的祸患。
20. 枹鼓:战鼓。
21. 九农:农业中的各种工作。
22. 丰登:丰收。
23. 四郊: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
24. 孟冬:农历十月。
25. 大阅:检阅军队。
26. 张军声:展示军威。
27. 金鼓:古代的乐器,用于指挥军队。
28. 摩天:形容高度极高。
29. 井钺:古代的一种兵器。
30. 参旗:星座名,象征军队。
31. 羽箭:弓箭。
32. 七札:指射穿七层甲胄。
33. 铁骑:精锐骑兵。
34. 一鸟:指敌军首领。
35. 战士:士兵。
36. 骁俊:勇猛英俊。
37. 猛将:勇将。
38. 怀忠精:心怀忠诚。
39. 绿林:绿林起义,这里指反叛者。
40. 何足平:不值得重视。
41. 独公之家雄洛京:这句话可能是指范寥的地位显赫。
42. 人物接武:人才辈出。
43. 天涯:指远离朝廷的地方。
44. 邂逅:偶然相遇。
45. 典刑:典范。
46. 一善:一种优点。
47. 盱衡:举目仰视,表示赞美。
48. 胸中韬钤:胸中的兵法谋略。
49. 余事:小事。
50. 文采:文学才华。
51. 人物:人才。
52. 登塲:登台。
53. 感悟:感叹。
54. 万骑:形容众多骑兵。
55. 使令:派遣。
56. 通和强敌:与强大的敌人和解。
57. 下策:下等策略。
58. 三王:尧舜禹三位古代君王。
59. 犹有征:还有征战的事情发生。
60. 得君:得到皇帝的赏识。
61. 耆艾:年长的官员。
62. 神武:英勇的神态。
63. 定看:一定可以看到。
64. 却敌:击退敌人。
65. 贤长城:有才干的长城,比喻有才干的将领。
去完善
赏析
《次韵范寥孟冬大阅之什》是一首描绘古代军事演习盛况的古诗,作者张守通过对各种细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军队的强大实力和训练有素的表现,同时也强调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全诗洋溢着自豪与自信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范寥孟冬大阅之什》是南宋诗人张守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178年左右,即宋孝宗淳熙五年左右。
在那个时候,南宋朝廷对于国防力量的重视程度较高,频繁进行阅兵活动以展示国家的军事实力。这首诗歌正是应景而作,表达了作者对阅兵盛况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军队力量的关注和期许。
当时,张守作为一名文学官员,虽然政途并不顺畅,但他仍然关心国家的政治军事局势。他的诗风雄浑豪放,富有家国情怀,深受士大夫们的喜爱。此外,这一时期正值南宋初年,金兵南下,民族矛盾激化,这使得阅兵活动更具政治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