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钱文高四首 其三
迹抛朝市不妨清,心照空华故自明。
但忆沧浪时鼓枻,肯从金谷听鸣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抛开世俗追求,心灵依然澄澈明亮,
只记得在那江边击桨的日子,
哪能去繁华的金谷园倾听古筝的乐音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朝市:指繁华的城市生活。
2. 空华:佛教用语,比喻虚幻不实的世间事物。
3. 沧浪:这里指的是古代水名,今湖南省汉寿县有沧浪乡。
4. 鼓枻:划船。
5. 金谷:即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张守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清静的生活态度。第一句“迹抛朝市不妨清”表明了作者在繁华的都市中依然保持内心的清净。第二句“心照空华故自明”则暗示了作者在生活中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不为假象所迷惑。接下来的两句诗,“但忆沧浪时鼓枻,肯从金谷听鸣筝”,通过描绘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徜徉于碧水青山之间和沉溺于声色犬马之地,表达出作者对于自然恬淡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摒弃。整首诗格调高雅,寓意深远,展现了作者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答钱文高四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张守在公元1157年左右创作的组诗之一。这一时期,张守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官员,他在宋高宗绍兴年间担任太常寺丞、尚书省郎中等职务,同时也以文学才华受到皇帝的赞誉。然而,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此时南宋朝廷内部正面临着金国的侵略压力,政治局势错综复杂。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守既见识了皇室的奢华和权臣的争斗,也看到了民间百姓的疾苦。他曾在任上积极为百姓谋福利,但也因此受到排挤,一度被贬谪。这种人生的起伏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张守选择了以诗歌作为抒发情感、表达政治理想的载体。他在《和答钱文高四首 其三》这首古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张守作为一个文人官员,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里,用文字诠释他的理想与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