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似矩尚书挽词二首 其一
元礼清门有四龙,云孙远跨旧家风。
持荷入侍声名早,仗钺宣威节制雄。
晚岁独抛尘鞅外,高怀聊寄药炉中。
堂堂玉树埋黄壤,何事凌烟欠此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元礼这个清净的家庭里有四位杰出的成员,他们都继承了家族的优秀传统。他们当中的一位,年轻时就因才学出众而为人称道,后来更是在军事上表现出了强大的领导才能和果断的行动力。到了晚年,他抛开世俗的烦恼,将心怀寄托在了药材的研究之中。遗憾的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才子,却没能登上凌烟阁这样的荣誉殿堂。
去完善
释义
1. 元礼:指汉代袁安。
2. 四龙:表示望族子弟中有四人出仕。
3. 云孙:后代子孙。
4. 旧家风:家族传统风尚。
5. 持荷入侍:寓意官职和声望早早显露。
6. 仗钺:挥舞兵器,比喻权威。
7. 节制:指挥管理。
8. 独抛尘鞅外:独自远离世俗纷扰。
9. 高怀:崇高的胸怀。
10. 药炉中:形容闲适的生活。
11. 堂堂玉树:指死者的品格。
12. 黄壤:黄土,意指墓地。
13. 凌烟:指古代帝王祭祀名臣的祠堂。
14. 欠此公:此处指没有把这位人物列入凌烟阁名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李似矩尚书挽词二首 其一》是张守为悼念李似矩尚书所作。诗人以元礼清门里的四龙比喻李家世家门第的高贵,同时又赞誉了李似矩远大的家族传统。接着,诗人提到了李似矩的早年成名以及他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叹李似矩晚年远离尘世纷扰,将高尚情怀寄托于药炉之间。最后,诗人惋惜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竟被埋藏在黄土之中,为何没能名列凌烟阁。全诗充满了对李似矩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似矩尚书挽词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张守创作的一首挽词,用以悼念逝去的尚书李似矩。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04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张守的人生际遇颇多波折。他曾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关心国家安危。后来,他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尽管身居高位,但他仍保持着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品质。
这个时代,南宋朝廷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边境,国内的政局亦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守与其他爱国官员一起,力图振兴国家,实现中兴大业。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差距,这使得他们心中的抱负难以完全实现。
这首挽词既是对李似矩尚书的哀悼,也是张守自己内心的写照。在诗中,他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光明未来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