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诸兄弟四首 其一
昔向丹墀侍玉轩,略无裨补髪苍然。
元非食肉封侯相,合抱遗经老玉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在皇宫侍奉皇帝时,我几乎没有任何贡献,头发都白透了。
本来就不是当官的命,现在却只能抱着古老的经书在玉川山中度过余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丹墀(chí):古代宫殿前的石阶,此处指朝廷。
2. 玉轩:原指皇帝的书房,这里代指朝廷。
3. 略无裨(bì)补:稍微没有帮助。
4. 苍然:形容白发苍苍的样子。
5. 元非:原本不是。
6. 食肉封侯相:指做官的人。
7. 合抱遗经:即怀抱经书,表示学者身份。
8. 老玉川:泛指年老的隐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昔日在朝堂之上侍奉皇帝的经历开篇,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谦虚态度和对学问的追求。虽然他没有能够做出巨大的贡献,但他的头发已经变得苍白,这说明他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诗人接着提到,自己并非那种追求名利的人,而是更愿意沉浸在古籍经典中,成为一个隐居山林的学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答诸兄弟四首·其一》是南宋诗人张守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孝宗时期(公元1163-1189年),这是南宋王朝相对稳定的时期,但同时也是政治斗争激烈、民生疾苦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张守作为朝廷重臣,身兼数职,曾在枢密院、尚书省、门下省等要害部门任职,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他在担任地方官时,关心民间疾苦,提倡节俭,打击贪腐,赢得了百姓的爱戴。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他多次受到排挤,甚至被贬谪。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守创作了这首《和答诸兄弟四首·其一》。诗中表达了他对兄弟们的深情厚谊,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在诗中,他以松柏为喻,表达了对兄弟们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暗示了他们要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