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孙仲益察院借示诗卷
客游跨两春,胸次饱尘滓。
无人抉河汉,为我一浣洗。
故人富清制,放笔如翻水。
此间渺无津,滂沛到笔底。
长须遣大轴,光彩照窗几。
我时食对案,惊喜失筯匕。
风雅间何阔,稍复闻正始。
涤除尘想灭,肝肺挹清泚。
早年上金闺,气劘诸彦垒。
风斤运无旁,四座羞血指。
骎骎跨骢马,奔轮不容柅。
负大难为力,得坎聊复止。
熙辰崇盛典,润色待东里。
风云吐愤郁,事业振奇伟。
余暇赋天台,金声追祖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漫游过两个春天,内心满载世俗纷扰。
没有人拨开银河,帮我清洗内心的浑浊。
老朋友富有清新之作,落笔如翻涌水流。
这里浩瀚无垠,宛如河流灌注笔端。
慢条斯理地写出长篇大论,才华横溢照亮了窗子。
我用餐的时候对着文章,惊讶于它的出色,勺子都掉了。
高雅的风尚在何处,如今慢慢能听到正直美好的东西。
洗净尘埃的念头消失,内心倍感清澈。
早年间我曾登上金闺之府,气焰直逼诸多才子。
巧夺天工地挥洒,让四座皆惊,无言以对。
急匆匆跨过骏马,追逐的步伐难以停止。
面对巨大的挑战,我只能暂时止步于困境。
盛世庆典繁荣昌盛,还需要等待东方的曙光。
风云之中展现出我的愤怒和忧郁,事业也因此辉煌。
在闲暇之时写下天台诗赋,以此来追念先祖的光辉。
去完善
释义
1. 客游跨两春:意为离开家乡在外漂泊的时间已经两年了。
2. 胸次饱尘滓:表示自己的心境已被尘世污秽填满。
3. 无人抉河汉:喻指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烦恼,“河汉”指的是银河。
4. 故人富清制:描述诗人的老朋友善于写诗。
5. 放笔如翻水:形容诗人下笔敏捷流畅。
6. 此间渺无津:表示这里无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7. 长须遣大轴:形容孙仲益送来的诗稿长篇精美。
8. 光彩照窗几:表示诗卷上的文字熠熠生辉。
9. 我时食对案:作者在吃饭时收到了这份礼物。
10. 惊喜失筯匕:表示因为过于惊讶而失手掉了筷子。
11. 风雅间何阔:询问为什么已经很久没有听到真正的风雅之作了。
12. 稍复闻正始:意为我们现在还能隐约听到过去的正统之音。
13. 涤除尘想灭:希望自己能够消除世俗的烦恼。
14. 肝肺挹清泚:表示心情变得舒畅起来。
15. 早年上金闺:表示年轻时曾进入朝廷。
16. 气劘诸彦垒:表示自己才华横溢,可与群英争胜。
17. 风斤运无旁:形容自己遭到诽谤但坚定不移。
18. 四座羞血指:比喻众人听到他的才华之后感到羞愧。
19. 骎骎跨骢马:形容自己在仕途中迅速进步。
20. 奔轮不容柅:表示自己的成就无法被阻止。
21. 负大难为力:表示虽有重任在肩却无法承担。
22. 得坎聊复止:比喻自己遇到困境只能暂时休息。
23. 熙辰崇盛典:赞扬皇帝对文化的尊重。
24. 润色待东里:表示期待着在东里这样的文化之地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25. 风云吐愤郁:表示自己想要将自己的愤懑和郁结抒发出来。
26. 事业振奇伟:表示自己有着伟大的抱负和理想。
去完善
赏析
《谢孙仲益察院借示诗卷》是南宋诗人张守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孙仲益诗卷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广阔而深邃的诗坛画卷。
首联描述了诗人自己客游他乡的心情,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怀念。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感谢他如同清洁之水一般,洗净了自己心中的尘埃。
颈联和尾联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的才华横溢和诗风的清新脱俗。通过对比自己和友人的经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仰和对诗歌事业的追求。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孙仲益察院借示诗卷》这首诗的作者是张守,创作于南宋时期。在宋室南渡后,中国的政治重心逐渐南移至长江以南,这个时期的文学领域也表现出鲜明的南方特色。同时,由于北方国土丧失,许多文人纷纷南下,为南宋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守作为一名文人雅士,与当时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强调修养德行、家国情怀。而孙仲益察院作为当时的一位官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才华,与张守关系密切。他们之间的互动促成了这一首诗词的创作。
诗中的内容表达了对孙仲益察院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才情的自信。这种情感与信念正是源于当时社会对于文人的尊重与推崇,以及他们在个人生活与国家大事之间找寻到的一种平衡。总的来说,这首古诗体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