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

标题包含
春日
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 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衰世难修道,花时不称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咸用,字宾王,唐朝著名文学家。他的生卒年及具体籍贯均不详,但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是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李咸用在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他性...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浩渺的东风之中,我独自徘徊没有依靠。 这座城市的三个方向都被水环绕,只有一边的古树在春天中焕发生机。 在这衰落的时代里难以修炼道行,花开的时候也不能改变贫困的命运。
去完善
释义
浩荡:广阔无边的意思。 东风:春天吹来的风,代指春天的到来。 裴回:即徘徊,形容来回走动或犹豫不决的状态。 无所亲:没有依靠,这里指没有找到可以寄托感情的地方。 危城:指危险的城池,这里可能指的是东临大海的古城。 三面水:三面环海的城市地形。 古树:古老的树木,在这里代表着历史的见证。 一边春:一边是指一面,一边春就是只有一面的地方还保持着春天的气息,其余的地方已经进入了秋冬季节。 衰世:国力衰落的时代。 难修道:很难修行得道,比喻难以摆脱世俗的烦恼。 花时:花开的季节,这里指的春天。 称贫:承认贫困,这里表示在花开的季节并没有感到贫穷带来的压力。
去完善
赏析
《春日》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人以浩荡的东风为背景,表达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无奈。 “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两句,描述了春风中的人们无所依靠、彷徨无助的状态。这里的“浩荡东风”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而“裴回无所亲”则反映了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法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庇护。 接下来的“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两句,诗人以水面上的城市和春天里的古树为象征,表达了现实世界中的矛盾与冲突。尽管环境险恶,但春天仍然如期而至,给人们带来希望。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最后两句“衰世难修道,花时不称贫”,诗人感叹在这个衰落的时代,人们难以遵循道德规范,而在美好的春光中,贫困也不能掩盖生活的乐趣。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又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春日》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盎然的景色常常引发人们对时光的感慨和生活的思考。唐朝诗人李咸用在游览山寺时,望着眼前的春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春日》诗。 创作时间上,《春日》这首诗约作于唐代中期,即公元8世纪至9世纪之间。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诗歌创作更是繁荣昌盛。这个时期的诗人以白居易、杜甫、李白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人生际遇方面,李咸用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他在官场生涯中曾担任御史一职。作为一位文人雅士,他喜爱游山玩水,寻找灵感。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李咸用可能正处于闲职状态,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去观察生活,感悟自然。 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唐朝是一个政治较为稳定、经济较为发达的时期。人们追求文化品味和精神享受,诗人成为当时最受尊敬的艺术家之一。这些时代特点无疑对李咸用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这也为李咸用的《春日》注入了深厚的哲理意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